追星就追科学家!青年科学家走进中学开展公益科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智慧养猪”到底怎么养?“AI医生”有多厉害?全球第一幅AI画作值多少钱?这是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导张娅为青少年开启的一堂AI科学课,在由未来论坛联合科大讯飞共同发起的“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公益科普活动中,她走进普通的中学课堂,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
※ 走入AI的奇妙世界中 ※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AI场景?”张娅教授用一个小提问,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随后,她以“人工智能技术及发展、现状、应用”为核心,围绕“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等展开论述,将同学们带入到AI的奇妙世界中。
或许很难想象,人类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了关于智能的想象: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用黄金打造了一批机械女仆,它们“有心能解意,有嘴能说话,有手能使力,精通手工制造”;公元前3世纪史诗《阿尔戈英雄纪》中,赫菲斯托斯制造出了第一个“杀手机器人”——是的,仿人机器一直都是人类心底的追逐。
在“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篇章,张娅教授对于“非人智能思想的萌芽”的介绍,让同学们大吃一惊,这是他们从未了解过的“人类智慧”。紧接着,一个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专业名词在屏幕上渐次“蹦”出,图灵测试、达特茅斯会议、三次AI发展浪潮、通用人工智能、人工超级智能、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随着张娅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
再回到讲座一开始的“考题”,生活中到底有哪些AI场景?除了常见的自动驾驶、无人仓库等,张娅教授还介绍了一些不失趣味的应用实例,例如:AI+农业的“智慧养猪”、AI+工业的“安全巡逻机器人”、AI+医疗的“智能影像医生”等。这些乍听出人意料、细思大有作为的AI应用,果然“点燃”了同学们对AI的探索热情,他们提出问题“一箩筐”。
“大家猜一猜,全球第一张AI画作卖了多少钱?300万元人民币!”这又是一个让同学们大感意外的答案,但这就是AI创造的价值。从阿尔法狗打败柯洁开始,AI一次又一次让人们震惊,音乐创作、视频增强、艺术创作……它能做到的比人们想象的多。而“横空出世”的ChatGPT,更让人们感受到了AI的“智慧涌现”。
※ 科学家点亮青少年科学梦 ※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学们也有很多想法和疑问。互动环节,同学向张娅教授提出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引发社会矛盾,是否存在有些工作岗位被替代?”张娅表示,随着AI更加快速地发展,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或许会被AI代替,但需要判断力、创造力、高情商等人类特有技能的工作,至少在十年内不会被替代。她鼓励同学们朝着这些方向努力奋斗。
现场,青少年们观看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人生经历、获奖科研成果及其在科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随后,张娅教授代表未来论坛向来自江西赣州市阳明中学的同学们赠送《“未来”科学家》系列丛书,鼓励学子们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永葆科学好奇心。
据介绍,“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科普讲座由未来论坛与科大讯飞联合发起。6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走进全国多所中小学。2023年,全新一季《追星就追科学家》系列内容围绕“未来科学大奖”获奖领域展开,邀请相关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分享本身所在学科的前沿科学技术进展,旨在以对话形式向青少年提供一个与科学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引导未来一代树立科学精神,让青春拔穗成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