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同仁医院克服困难全力保渐冻人视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手术结束了,非常顺利!”今天上午,同仁医院为渐冻人杨建林做的一台眼科手术非常成功,全程陪同的志愿者周海康难掩喜悦。
十年前,本报《“渐冻人”:我这十年,向死而生——要活着陪儿子考上大学” 为全国病友搭建咨询交流平台》讲述了70后渐冻症患者杨建林自强不息,帮助更多渐冻人的故事。五年后,杨建林创办的蒲公英渐冻人关爱中心影响越来越大,而他的眼睛却失明了。
与世界连接的最后一个窗户也关闭了
2008年,杨建林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不幸中的万幸,他的病情进展还算比较慢。但是,从左手到右手,到四肢,最后只有眼球可以运动,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2013年,眼控仪问世,这让杨建林“重获新生”,通过红外线感应,用眼睛就可以在电脑前打字。
杨建林用他的眼睛,开启了他的精彩人生,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晨雾”,从为全国病友搭建咨询交流平台开始,创办了蒲公英渐冻人关爱中心,拉赞助、搞活动,与几名志愿者一起,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渐冻人。
平时,他就用眼睛打字、看视频,甚至拨打电话,中心的所有决策都是他通过眼睛来传递的。半年前,他的眼睛也看不见了,诊断结果是青光眼加白内障,必须做手术才有望复明。全身不能动,再加上眼睛都看不见,杨建林的世界一片灰暗。
“因为晨雾书记,我才知道了渐冻人,现在他最后一个窗户也即将关闭,我们都很焦急。”周海康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渐冻人动手术会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眼部手术。通过努力,同仁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杨建林动手术!
为渐冻人开刀必须万无一失
“听说了杨建林的故事后,我觉得他很伟大,得渐冻症15年,还帮助了这么多人。”提起这个患者,主刀医生周欣荣满是敬佩,“眼睛是他跟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全力保住他的眼睛。”
然而,杨建林的病情却不容乐观,他的右眼早就失明,左眼因为眼压过高一直用药物控制,而且还有糖尿病。
“更为严重的是他有白内障,视力下降得挺厉害的,当时只有0.1,所以他的诉求是想要做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手术。”但是医院评估下来,感觉青光眼手术会比较麻烦,因为呼吸原因,渐冻人平躺时间不能太长,所以术后护理可能会有问题,最后决定暂时先动清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摘除后,要换一个人工晶体。考虑到杨建林平时要用眼控仪打字,就要能看得清屏幕,因此,细心的医生在选择晶体度数时,特意为他选了一个看近用得比较多的晶体。
手术中,还可能有很多意外发生,比如,渐冻人不能脱离呼吸机,所以一直要戴个面罩,但是面罩离眼睛太近了,如何消毒?杨建林不会说话,每次都是通过眼睛眨一眨来跟医生交流,但是动手术的时候要把眼睛撑开,另一个眼睛包起来消毒,那怎么交流呢?“家属说,他平时如果有不舒服,会用喉咙发点声音,或者是磨牙来表示。”所幸的是,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手术很顺利,一切的意外都没有发生。
“明天查房,希望他的眼睛能重见光明。”周医生为这位坚强的渐冻人祝福。
发病的那一年,杨建林才38岁,儿子13岁。他说:“我要活着陪儿子考上大学。”如今,儿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而且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手术成功后,希望他能更好地坚强下去,我们会继续为更多渐冻人加油!”周海康除了感恩还有一份回报社会的心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