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利院有一个“四喜丸子”IP,为老人打造“快乐大本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多人第一次步入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四福院)的时候会以为这里是个老年版的“快乐大本营”,而非传统的养老院。
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四福院四喜丸子的志愿者给老人带去了最热的暖心服务。该项目负责人蒋小娟分享了如何吸引年轻人开展专业助老志愿服务的秘诀。
整合零星志愿服务,挖掘志愿者特点进行精准匹配
“你以为到福利院当志愿者就是单刀直入老人的房间,陪老人唠嗑。不不不,我们这里的志愿服务和大众想的大不同。”蒋小娟透露,以社员开发的“四喜树洞”活动为例,如果没有专业技巧是打开不了老人的话匣的。“我们为老人制订了精准的志愿服务方案,根据他们的喜好匹配合适的志愿者。有的认知症长者,和同乡很有话题,双方在一起能进行很好的情感链接。比如一位四川的孤老和同样是四川籍的家庭结对后,逢年过节和每个月特定的时间,这个家庭就会来和老人互动、或者通过手机云游上海。有的老人喜欢讲上海话,喜欢种花等,我们就为他们匹配能说上海话、喜欢花花草草的志愿者,还整合了附近一些企业、学校的资源。”
蒋小娟介绍,其实在2018年年底前,四福院的志愿者提供的都是献爱心式的零散服务,经常会发生志愿者青黄不接的情况。有人来看看,走一下过场就再也不来了,刚和老人建立的亲密关系就此中断。况且,这样零星的服务也没有很好地挖掘志愿者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喜丸子”IP应运而生。其中,“四”是指四福院,“喜”就是喜乐,“丸子”就是希望大家能玩转各种服务。
“在社工的带领下,志愿者服务显得更加专业了。”蒋小娟说,在成立共益合作社,设计了服务对象需求与志愿者资源匹配机制后,2019年至今,志愿者的实际参与人数达500多人,其中在上海志愿者网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325人,累计开展700余场次服务,受益25743人次。“我们的志愿者服务连续不断,每周都有人接单。在服务上则和传统意义上简单聊个天不太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培训服务包,让志愿者知晓老人的禁忌词。服务中有服务手册,其他人也能从手册的记录知道老人的状态。针对认知症老人,还教授应对突发状况的技巧。”
“需求和服务进行精准对接后,参与的社员也有成就感。有的社员的父母存在罹患认知症潜在风险,在这里服务后回家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做了较好的非药物干预和早筛排查,学到一些和这类老人相处的技巧,获益匪浅。”
探索“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共益合作社有自己的理事会,目前共有5名专业社工参与进来运维这一IP。作为该合作社的秘书长,这些年蒋小娟眼看着各类有趣的活动创建起来,包括面向失能老人的“四喜树洞”“老宝贝vs小宝贝总动员”,面向智力残疾服务对象的“哥哥姐姐一堂课”“心愿树”“乐活农场”等,面向认知症老人的“丸转节令”“YI起趣赶集”,面向半失能老人的“聚椅堂”“陪你看风景”等,形成开放式、多群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库,辐射机构内外长者。
蒋小娟介绍,目前,共益合作社正在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为打破机构志愿者运营管理服务单一、动力不足、“献爱心”式服务的困境,共益合作社以个人兴趣和特长为“原动力”,打造参与渠道、贡献方式皆“多元化”的志愿服务社群,吸纳、培育了一批具有共同行动宣言、价值准则、服务理念的志愿者骨干。他们结合现有的社工资源,探索出了“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精心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共益合作社”,不断整合周边高校、社区、企业等有利资源,探索多元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本土化实践,搭建分布式、自组织志愿者运营管理体系和赋能示范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特殊能力也得到了发挥。
共益合作社通过社长议事厅制和全体社员大会制,实现自组织管理,增强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使命感和组织黏性。在蒋小娟看来,社员身份“四喜丸子”的设计,让志愿者个体更有代入感和归属感。
在志愿者培育和激励方面,共益合作社围绕“志愿者理论及实务水平提升”“志愿服务人文支持与关怀”“志愿者潜能挖掘”等议题,通过月度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定期为志愿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志愿服务原动力。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事业服务越来越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鼓励更多社区资源参与为老服务,为院内外长者提供更加体贴、有爱、全面、专业的志愿服务。为此,共益合作社打通了社区与机构之间志愿服务资源的双向流动,将院内外各种信息、人力、物质及政策资源链接起来。”蒋小娟介绍说。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全方位向社会传播新时代志愿服务新风尚,形成正向影响力。
据悉,自今年7月至今,市民政局按照“发挥五社联动作用,规范志愿服务发展,聚焦民政工作领域”的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民政领域志愿服务品牌选树和宣传工作。全市共有173个民政领域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申报参与。近五个月来,经过探访交流、培育指导、展示推介、专家评审和网络评选等程序,活动组织方共评选出51个入围项目、20个优秀项目和20个人气项目。在日前的民政领域志愿服务品牌集中展示中,“四喜丸子”项目也名列其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