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与科学产生“化学反应”,洋博士带来了“魔法实验室”
2023-12-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水”可以点燃了蜡烛?葡萄味的美年达可以变成“奶昔”“水”和“雪碧”?双氧水与酵母混合,可以产生一个热乎乎的氧气球?海藻可以变成创可贴?这可不是变魔术,而是真正的化学反应。从12月17日起,连续三天,一位白头发的洋博士走进上海的中小学、消防站,以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让上海青少年与科学产生“化学反应”。

  == 洋博士带来了“魔法实验室” ==  

这位洋博士就是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戴伟博士。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如今是北京化工大学特聘英籍教授的外籍专家,从2011年就开始为中国学生开展公益科普,足迹遍布中国30多个省份和地区。他在网上的化学实验课也因为内容浅显易懂、妙趣横生,被称为“洋博士的魔法实验室”,拥有近千万粉丝。

12月18日下午16:00,这位洋博士身穿白大褂、头戴护目镜,出现在了上海格致中学致远楼的报告厅内。从“玩火”开始,他用伪装成“水”的酒精点燃了蜡烛,瞬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就是个典型的化学反应。”随后,他又将葡萄色的美年达变成了透明的“水”,白色的“牛奶”和带气泡的“雪碧”。他告诉台下的同学们:“好的科学家会仔细观察每个实验步骤,因为不仔细看,有的变化你就看不到,最终也得不出结论。”

他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作为实验材料,向同学们展示了高锰酸钾还原、重铬酸铵分解、蛋白质的变性等绚丽精彩的实验,又将实验结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原理、由宏观到微观,传授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热力学、催化剂等重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化学无处不在。”戴伟博士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这样告诉大家。

白发、白胡子,穿着白大褂的戴伟博士很有亲和力,他的课也趣味横生,充满英国人的冷幽默。实验中,他举起一只“阿拉丁神灯”,霎时,锥形瓶里的液体剧烈翻滚,白色的烟雾喷涌而出……台下惊叹声此起彼伏。烟雾散尽,他摊开手对着台下说:“神奇吗?但我不是真的阿拉丁,我是化学家。”他还会经常“突袭”到同学们面前,直接发问,然后告诉大家:“别被动地等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现场,上海格致中学高二年级的250余名学生近距离感受了这位网红科普专家的神奇“魔力”。一群男生争相恐后地表示,自己在网上看过戴伟博士的课程,这次看到真人觉得特别亲切。

记者了解到,上海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由中国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先生、数学家华蘅芳、英国人傅兰雅等中外绅商学士共同创建。格致中学与化学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由市科协和市教委联合主办的“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将戴伟博士的科普讲堂带入这所名校,更是为了激发同学们成长为未来科学家的热情。“希望大家学习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戴伟博士也表示了自己的期待:“ 这些实验不是魔法而是科学,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

  == 点燃青少年探究科学的火种 ==  

12月19日,在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大礼堂内,不时传来同学们的尖叫声:“太牛了!”“真不可思议!”“一切都有可能!”在上海,戴伟博士还将自己的科普实验课带进了百年名校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与上海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百年建筑虹口消防救援站,科普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发现,他总是提前至少两个小时到达科普讲座的现场,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这不是戴伟博士第一次来上海。去年8月20日,戴伟博士应上海市人民政府之邀出席2022年上海科技节开幕式,参加“科学家走红毯”节目。今年是戴伟博士来到中国的第27年。在这27年里,他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投身其中,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通”。现如今,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科普工作。

这次戴伟博士的沪上化学科普之旅,可以说是站站经典、场场爆满、个个精彩。上海市虹口区虹口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张屹捷说,我们消防指战员平时和“火”一直打交道,今天戴伟教授通过实验的方式、从化学原理的角度让我们“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为我们消防安全科普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吴照表示,化学与格致中学的缘分源远流长,该校的主要创始人徐寿就是中国近代化学先驱,他与另一位主要创始人傅兰雅一起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出版了在当时富有影响力的《格致汇编》科普期刊,在翻译元素周期表时,首次命名了24种元素的中文名称。这次戴伟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的趣味化学实验,蕴含着博奥的科学思维,点燃了格致学子心中探究科学的火种,激发了格致学子科学强国的远大志向。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现代小公民,其中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育成尤为重要。今天,戴伟博士给我们的小公民们种下了一粒粒化学的种子,相信一定会在未来开花结果。”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