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男性逐渐提高“带娃”责任意识,上海爸爸夜间带娃比例两年上升5%
2023-12-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纪念宋庆龄诞辰130周年“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新近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主论坛上,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签约,并发布共同研究成果《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蓝皮书》,对国内外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分析中国家庭教育的投入情況、家庭分工和父母参与、养育观念和模式,以及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御风全球社会科学讲席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刚,作书中部分章节报告《中国早期儿童发展与社会流动》。据介绍,全国调查表明,近八成儿童的接送任务由母亲及祖父母承担,另外有12%的儿童由其他人接送;而父亲作为主要接送人的比例仅7%,排在“父亲、母亲、祖父母、其他人”四类照管人的末端。

《蓝皮书》就全国范围内0至14岁儿童日间和夜晚的照管情况看,在白天,近半数的儿童是由母亲照管的,祖父母承担了照管任务的29%,两者相加比例超过七成。另外有24%的儿童由除父母及祖父母之外的人主要照管,而仅4%的儿童的白天主要照管人为父亲,排在这四类带娃人的末端。

从0—6岁儿童主要照管人的城乡对比看,孩子的照料模式并未发现明显的城乡差异,无论是在农村、城市地区还是上海市,孩子父亲为主要照管人在全天的比例,均远远小于母亲及祖父母,这反映出中国社会中父亲的长期缺位问题普遍存在。母亲作为白天儿童主要照料者的比例,在农村地区及城市地区分别为40%与39%。

不过,在上海,妈妈作为白天儿童主要照料者的数值比例,则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仅为21%,几乎只有全国一半。反之,上海市有42%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管,显著高于同期农村地区(29%)与其他城市地区(28%)的水平。同时,在2018到2020年期间,越来越多的儿童主要由父亲进行照管,说明近两年来年轻一代的男性逐渐提高了承担“带娃”责任的意识。尤其是上海市,父亲为夜间主要照管人的比例在两年间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且持续性地高于全国水平。

《蓝皮书》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来说,上海女性的收入、学历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依据新家庭经济学的理论,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被减小,因此男性或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家务劳动,包括子女照管中。另一方面,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其社会文化较为开放和包容,使得更多男性愿意承担起更多的子女照管责任与义务。

但总体上,父职缺失是目前我国社会普遍现象,在各教育水平群体及收入阶层群体中均存在。研究人员在针对夫妻双方育儿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夫妻双方的收入差距对家庭育儿分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男方收入高于女方或者相近,则育儿工作多由女性承担;然而当女方收入高于男方时,“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却极少出现。这说明虽然近年来男性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思想似乎并未改变,促进父亲参与家庭子女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对此,专家建议,首要方面要落在政策制度上,包括完善产假及育儿假制度,健全社会福利保障。《蓝皮书》分析表明,男性陪产假和育儿假在促进性别平等、鼓励父职参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女性“丧偶式育儿”困境的制度探索。

今年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宋庆龄诞辰130周年,也是中国福利会成立85周年。宋庆龄曾说,“把这一代孩子教育成人,教育成符合革命需要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此次论坛主题为“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由中国福利会指导,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中国福利会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长学校)主办,这也是宋庆龄1957年6月1日就提出的教育理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