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背后离不开“警察蓝”守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金山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穿梭市井的红蓝警灯,交织成湾区平日里最令人安心的一抹“警”色。近年来,公安部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今年11月底,上海市金山区成功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上海金山区成功入选有何“秘籍”?
发动群防力量
有效提升社区和城中村管理
善治长安的“平安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平安商户联盟”、贴心守护的“联勤工作站”……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通过“点线面”织牢城市发展“防护网”,以“开门、亮灯、见人”方式,发动群防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管理效能。
治理东新村这样的城中村,既关乎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从侧面展现出上海的海纳百川。金山公安亭林派出所青年社区民警朱伟通过创新农村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新模式,结合房东等多方力量,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守护上海大型劳务集聚地。
面对治理难题,朱伟从源头加强管理,在实地走访中,用民警特有的“鹰眼”查看隐患,借鉴公安对旅馆业的管理方法,提出用旅馆式方法管理农村出租房,进行精细化管理。朱伟说,“我们通过多方沟通和协作,带领村干部、协管员挨家挨户走访评估,将出租房管理分为红、黄、绿三色,对符合安全条件的加挂绿牌,鼓励出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挂黄牌或红牌,下达整改通知书。”
记者了解到,金山公安分局立足长三角警务协作一体化框架,推广了农村出租房“旅馆式”服务管理,实行绿、黄、红牌分层分类管理机制,反哺实有人口管理,并结合“三所联动”机制,在全区推广“非诉社区”建设,推动“明忠调解服务队”“矛盾纠纷重复报警闭环处置模型”等项目,形成“网上+网下”结合的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结合三所联动机制
孵化组建群防品牌队伍
金山公安分局先后孵化组建张堰“中侨学警”、漕泾“军警民巡逻队”等品牌群防队伍,织密街面巡防守护网。青年民警吴巍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2014年,他来到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张堰派出所,同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入驻金山区张堰镇。
年轻的学校和年轻的民警就这样相遇。在反诈课堂上,吴巍深入浅出教防诈;面对同学的纠纷,吴巍是同学口中的“吴哥”,也是老师心中的“老娘舅”。在调解中,吴巍从情、理、法的角度平复了双方的情绪,让双方换位思考,矛盾就此化解。
不论是吴老师,还是老娘舅,对于吴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穿好“藏青蓝”,撑好“平安伞”。吴巍结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多次对学校开展走访调研。为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工作,张堰派出所会同镇综治办、禁毒办、司法所等部门成立了“平安驿站”中侨警务室,推行“校园社区警务”模式,将派出所与其他部门、学校进行深度融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金山公安分局结合“三所联动”机制,在全区推广“非诉社区”建设,推动“明忠调解服务队”“矛盾纠纷重复报警闭环处置模型”等项目,形成“网上+网下”结合的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金山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功创建为牵引,进一步推动实战赋能,夯基础、筑圈层、除风险、保平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