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门楣之光“金招牌”,黄浦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能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12月25日晚,伴随着巴里·道格拉斯与亚美尼亚国家爱乐乐团悠扬的演奏,黄浦区各界人才欢聚上海大剧院,参加“门楣之光——共享经典 才聚黄浦”2024黄浦区各界人才新年音乐会。新一批门楣之光·黄浦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荣获全国和上海市各项荣誉的先进楷模等各界人才代表受邀参加。
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黄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才致以新年问候。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宣布了新入选的70位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名单。黄浦区领导为入选人才颁发了荣誉证书。
回顾2023年,黄浦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切实提振干事创业、克难奋进的斗志和士气;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改革开放,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有进,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城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坚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拓展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综合环境,人才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显著提高。
记者获悉,近年来,黄浦区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目标,在高站位打造人才品牌、高水平吸引人才集聚、高质量建设人才平台、高标准打造人才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凝聚区域各界人才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出台落实《黄浦人才安居实施办法》《黄浦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施方案》等政策,同时在科创、法治、治理、高技能等领域也推出专项人才激励计划,形成涵盖人才全生命周期“1+X”人才政策体系。一系列人才政策的诞生,擦亮门楣之光“金招牌”。
同时,提升海内外人才“集成度”。设立“门楣之光·引智工作站”,围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开展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需求排摸,充分发挥区域特殊人才引进撬动作用,将社会贡献、创新创业、市场认可纳入多元评价标准,以海纳百川胸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造人才发展“新基石”。推动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吸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多家知名单位入驻;提升“黄浦创卡”品牌赋能,开展“马兰花计划”培训营,提供人才创新创业优质平台。
构建人才服务“新矩阵”。形成“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的人才安居保障,推出首个市、区联动的一站式“黄浦区人才安居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人才安居服务质效;发挥本区以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的演艺大世界高密度集聚优势,定制人才文化服务产品,提升人才服务能级。
“门楣之光”黄浦区各界人才新年音乐会作为历年迎新的保留节目,也吹响了黄浦持续吸引优秀人才落户的号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