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创作明代画家名作续篇,这个中学生社团脑洞真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刚刚落幕的由徐汇团区委、徐汇区学联等举办的2023年徐汇区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上,零陵中学造物空间社获得了优秀社团的称号。
社团成员脑洞大开,效仿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的沈周,创作出沈周山水画风格的《两江名胜图》第11幅作品。
今年,造物空间社团报名参加了第三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嘉年华——绘画活动,并于日前获奖。原来,几位社员突发奇想,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技术将《两江名胜图》中的元素进行标识,进而训练出带有明代画家沈周绘画特征的数据模型,进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恰当的提示词帮助下,生成沈周的现代新作。
该社团指导老师朱敏告诉记者,2023年是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爆发的一年,国内外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使用国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应用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就显得尤其有必要。之所以选用沈周的作品,是因为他是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创作的《两江名胜图》木版水印画册及雕版,共10幅描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山水景致和名胜古迹。“同学们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构’绘画要素,运用算力不断创新‘重构’。选择长三角地区某一地点,创作符合沈周山水画风格的《两江名胜图》的第11幅作品。”
朱敏介绍说,具体来说,这次同学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技术将两江名胜图中的元素进行标识,进而训练出带有明代画家沈周绘画特征的数据模型,进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恰当的提示词帮助下,生成沈周的现代新作。
除了为沈周的名作续篇外,零陵中学造物空间社团的社员们在参加AI绘画创意比赛时还创作了各类国风AI绘画作品。
社团成员王泽嘉介绍说,自己一开始就确定了主题——《世外桃源》。“这是我想表达的岁月静好、山高水远的心境,同时我也比较喜欢古风的景色。但我的绘画之路开始并不顺利,我输入了好多组相关提示词,并没有生成能让我产生共鸣的作品。这一度让我很沮丧,甚至想放弃比赛。可一想到既然参加了比赛,就应拿出全力去做好,况且这个比赛并不难,只要多试几次总有结果。我还问了妈妈,得到了最重要的关键词‘CG渲染’。最终我采用了‘国风’‘世外桃源’‘浪漫’‘cg渲染’这些关键词,生成了最终与我心境贴近的作品。”
造物空间社团鼓励社员们用“造物”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社员们的目标是每人每学期完成一份“造物”作品且完成一次作品路演答辩活动。目前社团分成开源硬件,编程、算法与数据建模,科创课题,机器人与无人机5个研究小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