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绝不通过甘于平庸这扇大门走向未来
2023-12-31 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蔡娴 刘晶晶 明玉君 范彦萍

白响恩  做引航的灯塔,传递航海梦想 

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最终成长为中国新一代女船长,在这个传统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实现了突破。

自信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笔挺的制服彰显着严谨与威严,利落的马尾则透露出她的干练与果断。这些特质汇聚在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船长白响恩身上,使她“英姿飒爽”的形象更加鲜明。

白响恩教授是第27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得者,她的辉煌时刻在年仅28岁时就已经到来。那时,她荣任我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破冰船“雪龙号”的二副,两度驾驶这艘巨轮穿越北冰洋,累计航行18500海里。这一壮举使她成为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书写了女性在这一传统男性领域的新篇章。

在航海世家长大的白响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历练,最终成长为中国新一代的女性船长。她谦虚地表示:“之所以能够成为船长,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平台的机会和家人的支持。”她心怀感恩,始终铭记那些在她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

实现个人的航海梦想后,白响恩并未止步。她立志成为引航的灯塔,将航海的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可以通过教师的身份,在三尺讲台上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梦想。”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白响恩还积极投身于航海科研事业。她作为特邀专家参与编撰的《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填补了我国极地水域航海图书资料的空白;她主持编撰的《北极(西北航道)航行指南》,为海上丝绸之路备用通道建设打下基础。在科研工作中,她与学生并肩作战,鼓励他们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难点、痛点问题。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写出的论文更具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其中一位研究生还荣获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在航海人、老师、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身份间自由切换的白响恩,始终不忘传递航海精神。她说:“没想到我的航海梦想的实现,能影响这么多人投身到与航海相关的事业中。未来,我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这句话充满了激情与力量,展现了白响恩教授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年,我有幸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不仅自己奋斗逐梦,更要以身作则,影响身边人共同奋进逐梦,培养更多更优质的航海人才,共同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彭长儿  “菇三代”的科技梦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获得者,由他主导管理的企业获得林下产业突出贡献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生态农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旅三星级园区等荣誉。

在菌棒袋栽技术、蘑幻森林、移动农业的奇妙世界里,“菇三代”彭长儿,以爷爷彭兆旺的菌棒栽培研究和父亲彭泽福的工厂化高品质花菇生产技术研究为基石,开辟了一条“活体菌菇+林下菌菇”的联动发展产业致富新路径。他首创的菌菇苗菜生态循环种植体系,更是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价值。

彭长儿深信,科学技术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挣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必须勇于创新,敢于“不走寻常路”。2012年,“活体菌菇”在国内的食用菌行业仍是空白,而彭长儿正是瞄准了这个机遇,尽管面临股东们的反对,他仍坚持进行活体菌菇工厂化技术的研发。他将长满菇的菌棒巧妙地包装成礼品,以B2C模式在上海试销,此举初步构建了“活体菌菇”产业链的发展框架。同时,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将“活体菌菇”的销售模式转向B2B,为中高端连锁餐饮店提供产品,此举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让彭长儿看到了“活体菌菇”市场的广阔前景和灿烂希望。

废弃菌棒对环境的污染一直是行业难题,而彭长儿带领技术团队,耗时5年研发出利用废菌棒有机肥种植豆苗的技术,每年为企业带来500万元的额外收益。他并未止步于此,更是将回收的豆苗根再次用于菌棒的制作,栽培新的菌菇,从而实现了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生态循环。

“我曾因辍学而失去了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机会,”彭长儿感慨道,“但现在,我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我的梦想。”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耕耘,自我实现,这位“新农人”早已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并在农业领域继续书写他的“科技梦”。

彭长儿与彭世菇业一道,成功推动了6个林下菌菇基地的建设,总面积超过1000亩。他们的努力辐射带动了12个合作社,使800多户农民得以增收。至今,他主持或参与的国家、市、区项目研究课题已达18项,获得了19项专利技术。他更是积极引领团队,对现有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完成初步改造,经济效果显著。

身为“上海首席技师”和“青浦工匠”的彭长儿,还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至今已培养学徒50多人,并开设专业课程培训了100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为青浦练塘镇农业合作社的技能人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传授技术,更告诉那些有志于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做农业不需要靠情怀,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危机中用科技力量稳步转型的一年,也是过往六年的改革积累上场检验的一年。


邵茹鹏  用热爱成就“当代鲁班” 

邵茹鹏用热爱铸就了“当代鲁班”的辉煌。通过自己的成功经历和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努力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并鼓励更多的人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技术能手。

作为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邵茹鹏不仅是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得主,更是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的金牌获得者。2018年,他踏入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然而,他对精细木工的热爱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引领他加入了“创意木工社团”。

几年的艰苦训练,让邵茹鹏的性格更加沉稳、耐心,他的心态更加开放、自信。他深情地描述了自己对榫卯结构的独特理解:“在我眼中,‘榫卯’的精妙,绝不仅仅是两个木结构之间的简单‘拼合’,而是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木结构之间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为了追求精细,从最早的画线和切割开始,就必须做到分毫不差。这要反复训练,让肌肉去记忆每一个动作,我给自己制定小于0.2毫米的标准,也就是比头发丝还要细,等你练熟透了,你用凿子推出的木片,薄到可以透光。”

精细木工比赛是一场毫米级的较量,作品完成后需要再次送检。这时裁判会用塞尺检查外观的缝隙,小于0.2毫米才能得到满分,超过0.4毫米则一分不得。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上,邵茹鹏以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功底灵活应变。他制作的榫卯节点处几乎看不出缝隙,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世界冠军,邵茹鹏认为自己的成才之路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它来自于勤奋、热爱和坚持,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复制。”荣誉加身的邵茹鹏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我希望自己拿下的荣誉能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在新时代诞生更多的技术能手。”

夺冠后的邵茹鹏开始以“教练”的新身份投入到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中,他凭借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法,帮助后来的选手提高专业能力。“每一种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都让我感到新鲜、想去尝试加工出来之后就会有自豪感,这种感觉让我想要一直留在这个领域。”邵茹鹏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木工技艺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对我来说是快速成长的一年,真切体会能力跟责任相互扶持的重要联系——只有能力到达,才能撑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姜雪峰  做“硫”的代言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和“冷门学科”一起变“热”,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应用到更多领域。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谈到科研,姜雪峰这样表示。小时候,姜雪峰就有个科学家梦。让他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的,是化学老师魔术师般的演示,神奇的实验激发了姜雪峰探究未知的好奇心。本科、硕士、博士,他都与化学相伴,之后又前往美国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为了研究绿色化学,他放弃企业高薪待遇,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

姜雪峰选择的硫,属于“冷门学科”,但他却情有独钟。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院士对他说过:“别人一般都不会选硫,觉得硫比较臭,你却迎难而上,反而产生了一种差异化的发展,不趋同、不盲从,然后你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特色和旗帜。”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这个偏门的研究领域开始变得热门起来,而姜雪峰和他的团队,也成了硫体系的领军人物。2019年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那一年确立为“元素周期表年”,国际化学权威组织IUPAC制作了一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每一个科学家代表一个元素,姜雪峰成为了“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如今,姜雪峰的科研团队有30人左右,产业团队30多人。科研没有尽头,他还在挖掘硫的更多特质和功能,希望能应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科研之余,姜雪峰也热衷于科普。他曾因“美妙的化学世界”获得了2022年度上海市科普一等奖。“我希望自己做有意思、有价值的科普,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喜爱。”从化学到人生,姜雪峰的科普讲得通俗又有趣,他希望把化学美丽的一面、帮助人类前进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看到台下的孩子从眼中闪烁出的光芒和向往,对科学、对人生火种的点燃,姜雪峰说这是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时候。

这些年,姜雪峰还以上海共青团界别的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他喜欢上海的海纳百川。“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孕育了一种非常雄厚的综合性的生长土壤,蕴含着丰富的营养。而科技创新的发展就需要海纳百川,需要这样兼容并包、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环境土壤。”他说。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在奔跑与飞行中寻找梦想,在四季与变换中感受气息,在科学奋斗的征程上:酝酿教育、广泛科普、产研协同、反哺科研、再思“硫”行人生。


蒋晨琪  青春的花,技能的光 

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攀登技能高峰永无止境,蒋晨琪凭借扎实的功底及博采众长的灵感,荣获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

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上海选手以10金10银10铜79优胜奖的辉煌战绩,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其中,年仅17岁的蒋晨琪更是以出色的花艺技能,勇夺金牌,充分展现了青年技能小将的无限潜力与风采。

两年前,蒋晨琪考入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风景园林专业。机缘巧合下,她加入了学校的花艺项目集训队,从此便踏上了花艺学习的旅程。从对花材的初步认知到巧妙应用,从设计理念到架构搭建,她一步步探索,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花艺经验。凭借着对花艺的热爱与勤奋努力,她的技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花艺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技能基础,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为了寻找灵感,蒋晨琪经常翻阅国内外花艺大师的作品集,从中汲取养分,激发创作灵感。此外,她还通过参观艺术展等方式,拓展视野,将所学融入自己的花艺作品之中。

成功的背后,是蒋晨琪日日夜夜的勤奋付出。为了备战全国技能大赛,她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一天。在教练蒋孟良的悉心指导下,她不断修改完善作品,复盘加深记忆。教练告诉她:花艺比赛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长时间的专注力,对细节的要求更是严苛。在比赛过程中,蒋晨琪格外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新娘手捧花和配饰花的制作中,不能有铁丝头露出,每朵花底下的胶水也不能出现拉丝等。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成就了她的出色表现。

谈及未来规划,蒋晨琪充满信心地表示,她将继续在国家队中努力训练,与其他选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争取获得后续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她深知花艺道路的艰辛与不易,但她坚信:“技能攀登无止境。”她希望同样在技能道路上奋斗的小将们能够互相鼓励、支持,“大家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年,挥洒汗水的同时,在技能上获得了快速提升和认可。花艺是我的热爱,也是我将为之持续奋斗的技能事业。


李成涛  “智慧工匠”渴望改变世界 

作为肯奋斗的科创青年,积极投身AI药物研发,助力科学家探索无垠化学空间。

2023年5月20日,星药科技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成涛博士,受邀亮相于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其杰出的创业历程荣获“上海创新创业年度十大案例”的殊荣。

李成涛在2022年被授予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及“浦东新区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荣誉。学术背景上,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积累了深厚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经验。李成涛博士是多个创新模型的开创者,在人工智能顶尖会议及《自然》等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誉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被授予了西贝尔学者的称号,被誉为“将改变世界的优秀学者”。

2019年,李成涛博士在上海创立了星希尔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星药科技”),自公司成立以来,他秉持着从临床需求出发的理念,以AI为核心技术,布局了众多能够为医药产业带来革命性增长的差异化研发管线,特别是在未成药、难成药靶点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李成涛博士领导的团队首创了多个世界领先的AI+药物研发模型。星药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成功解决了小分子药物早期研发流程中的诸多挑战,能够快速发掘出活性高、成药性好且结构新颖的候选分子。而公司的智能计算平台则巧妙融合了AI与经典物理学原理,突破了传统计算模拟方法的限制。

在李成涛的领导下,星药科技汇聚了数据、技术及人才的三大优势,实现了在人工智能、计算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的均衡发展。公司不仅拥有一支资深的专家团队,还构建了坚实的数据和算法技术壁垒。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AI驱动的研发管线”与“AI赋能的计算平台”双循环理念,致力于推动药物研发产业的革新与进步,他的愿景是创造一个无痛的世界,让新药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一年,我们不仅面临考验,更经历了重生与转变。坚持底层技术的深度研发,我们成功完成了多个关键项目的里程碑交付。在AI技术推动新药研发的征程上,我们以更成熟的技术和更高效的成果交付,稳健前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蔡娴 刘晶晶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