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56所高校建立“海鸥湾”工作站,线上线下服务女大学生42万人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海鸥计划”是面向全市女大学生的职场成长助力公益项目。记者从市妇联获悉,经过一年的建设,今年,“海鸥计划”在上海56所高校全面建立了“海鸥湾”工作站,线上线下共服务女大学生42万人次。
== 海鸥计划不断完善 ==
即将毕业了,是继续升学还是进入职场?工作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今年,上海工艺美院学生张颖参加了“海鸥进企业”走进利洁时的活动。回忆这番经历,她说:“参加海鸥计划激励我更勇敢地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视野,让自己能以更好的状态从学校走向社会。”
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杨上又则参与了“海鸥创业护航”U型创享会,通过和女企业家与其他女大学生创业者们的交流,她表示,“通过这样一次深度交流,我深刻明白作为女性创业者我们的优势是什么,能为世界带来什么,这对我的创业项目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上海市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风平教授通过《扬帆远航 逐梦深海》的演讲,鼓励女大学生们怀着梦想和希望勇往直前。而在《一湾一策推进高校海鸥湾建设》圆桌对话上,各位嘉宾将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每个海鸥湾如何发挥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在海鸥之声《看见“她守护”》环节,则通过受益大学生的视角,展现了海鸥计划用心守护每一位女大学生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人生精彩。
据悉,自2020年启动以来,“海鸥计划”就不断完善“1+6”海鸥计划体系建设,陆续推出“海鸥讲堂”“海鸥进企业”“海鸥就业招聘”“海鸥创业护航”“海鸥互助计划”“她守护”等六大举措,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海鸥计划将继续依托高校“海鸥湾”工作站,深化实践各个项目板块的落地,形成项目系统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女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做深“海鸥进企业”板块,探索推进可跟踪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实习实训内容。推进新媒体工具在“海鸥讲堂”的应用,让更多大学生能在线上参与,扩大获益范围。进一步积累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经验以及相关案例,讲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故事、上海故事,助力更多女大学生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 助力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 ==
在辞旧迎新之际,市妇联、市教委、市人社局、杨浦区政府等还举行了2023年上海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优秀项目展示,希望引领女大学生投身创新创造热潮,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女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典型。大赛设置创业组、创意组两个赛道,参赛项目内容涵盖医学、生物学、化工新材料、食品科学、电子信息化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今年共有参赛团队1261支,涉及全国81所院校,5000多人注册参与。本次大赛中的部分好项目、参赛女大学生得到了企业家的青睐,现场还举行了企业家导师与意向扶持的女大学生签约结对仪式,助力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新征程上起步稳、走得远。
历届获奖选手代表陈悦欣、姜晓玉分享了她们的赛后创业感想。正是因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平台,陈悦欣从一个商科学生成为女装原创店铺的设计师和主理人,又成为分享生活的自媒体美食博主,目前她也有了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想做一个涵盖衣食住行的属于年轻人的创意品牌。
姜晓玉的创业之路则得到了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老师的项目指导,从以单一农产品为主要服务产品的项目1.0版,发展成为在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上参与地域品牌文化建设与打造的项目3.0版,同时她也在赛后成为了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公益活动的志愿者。
据悉,三年来,上海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报名项目2651个。大赛建立了赛后多元服务举措,举办创业政策宣讲会与创业经验分享会、组织创业训练营、提供创业见习岗位、对接创业资金等系列服务,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助航。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历练与创业训练辅导,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掌握了组建团队、融资、设置商业模式等创业能力,提升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2024年上海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将选拔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为创新创业创造中“她”力量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