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上音校园正式对外开放,乐迷遇见大师,校园里成功“追星”
2024-01-0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今天是2024年第一天,上音校园正式对外开放。学校首批推出了美育楼、音乐城堡和城市音乐会客厅三栋历史保护建筑,以及升级开放的上音歌剧院,向市民全面开放,在元旦假日为上海城市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今天,首批尝鲜的市民满载而归,更有乐迷在“城市音乐会客厅”成功“追星”,簇拥着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杰出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共唱《红旗颂》。

蔡元培美育大讲堂开启首讲 

淮海中路1209号是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的“天赐大宅”。这是一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曾经是一座私宅。2023年,经过修缮,修旧如新的建筑被命名为“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这栋建于1912年的优秀历史建筑,清水红砖的墙体大气恢弘,狮子样式的通风口、雕花的白柱等别具一格的小设计又不失精致与优雅。

建筑中最引人瞩目的房间,是一个四面都是镜子的“镜厅”。这里曾是一个80座的小型音乐厅,四周的柚木护墙板,上面有精美的雕刻,历经百年依然完好如初。如今,房间里摆放了一架三角钢琴,随时可以来一场室内乐音乐会。

今天,这栋优秀历史建筑在开放公众预约后首迎“蔡元培美育大讲堂”首讲。上音党委书记裴小倩说,这正是为了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向社会供给“双一流”高校优质、美丽的教育资源,服务上海打造文化建设高地,更好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让红色永远成为上海这座城市主色调的目标要求,为校内外各界人士提供一个集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为一体的美丽平台。

蔡元培先生在96年前创办了如今的上海音乐学院。此次,“蔡元培美育大讲堂”正式启动,就是以上音的创校校长命名。学校专程请到了人民音乐家、“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上海音乐学院的杰出校友、交响乐《红旗颂》的创作者吕其明先生,并作为“蔡元培美育大讲堂”落成的首讲嘉宾,分享他的人生道路和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同时,还共同见证上海音乐学院“红色音乐与新时代中国音乐艺术体系传承发展”创新团队的成立。

元旦之后,上音还将邀请更多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和专家们,让更多市民和青少年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美的境界,希望“蔡元培美育大讲堂”能在今后成为大家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渠道。

乐迷在校园遇见大师吕其明

已经94岁的吕其明精神矍铄,他是一名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在红旗下长大、有着79年党龄的文艺工作者。吕老始终坚定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他讲到,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扎根人民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活到老、奉献到老是我始终不变的自我要求”。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接地气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炮火纷飞的战争中,是在集体艰苦生活中度过的。194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吕老说,他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其中,有各族人民,有他的父亲,有他的战友。缅怀他们为大家所做的事,用自己的一生、用熟悉的音乐来讲好他们的故事,尽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这就是他不断创作的动力密码。

吕老的分享引来现场阵阵掌声。在座的观众中,有10位来自徐汇爱艺艺术合唱团但团员,合唱团的主打歌就是《红旗颂》,在听了吕老的分享后,大家激动地表示,对于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团员孟广福说,未来,大家再演唱这一作品时一定会更加深情,更加带着一份使命感。这些团员还成功“追星”,不仅和吕老一起实现自拍合影,还一起唱响了《红旗颂》的片段,优美歌声余音回荡,亦鼓舞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校园开放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开放,希望大家进入校园后,能看得见排练,‍‍听得见音乐会,遇得见大师,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上海音乐学院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浓浓的学术氛围。我们希望能为市民打造开放的艺术空间和高雅殿堂,服务人民城市的建设。”

如今,这一美好的愿望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新年伊始的上音校园里,建筑、音乐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创造着盎然的生机。当下,美育楼里的东方乐器博物馆内正在举行《丝路随响——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十周年乐器文化展》,“音乐城堡”对外开放的首个展览则是《抱真——纪念贺绿汀120周年诞辰特展》,等待大家亲临其境,耐心寻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