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师生开展现场教学,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024-01-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身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的思想深受教育和洗礼,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发奋图强,为谱写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精彩华章贡献青春力量!”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琨在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时的有感而发。

1月3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师生代表一行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参观《张謇在宝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专题展和《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并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上,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贺莉表示,希望能以此次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用好淞沪抗战纪念馆丰富的红色资源,共同打造校内外联动、大中小一体化的育人共同体,以有组织科研系统推进校地人才、知识资源共享,与宝山区一同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使命,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合作、融通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金明与宝山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铁红分别代表双方签约。随后,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宝国共同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记者了解到,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获批首批上海“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一年来,学校结合学校特色,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与文博场馆、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0个。学校将课堂搬到东方大港、把船长轮机长请进课堂,前往洋山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开展大型实践教学活动10余场,举办“大思政课建设与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研讨会,积极打造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动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旨在通过校地合作,充分挖掘宝山红色航运文化所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其社会实践及创新能力,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精神力量支撑。

“作为一所与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相联的高校,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我们要在知史爱国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战略擘画,将学校发展融入到上海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自觉对标要求、主动认领任务,为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作出应有贡献。”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初北平说。

今年正逢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上海海事大学创始人张謇诞辰170周年,《张謇在宝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专题展全方位展现了张謇在宝山的早期现代化探索实践。师生代表在感受城市厚重历史和延绵文脉的同时,也深受爱国先贤张謇先生的启发和激励。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李秀芳在参观后说:“今天,面对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内生动力,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