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强:90后“滴哥”七年温暖出行
2024-01-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者 郭颖/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上车请系好安全带”“下车别忘了拿包”……坐上网约车司机段超强的车,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来自河南的段超强今年刚满30岁,已经在上海开了7年网约车,还当上了志愿者。最近,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物业公司老板,但是他说会继续开网约车,因为他想当一个“斜杠滴哥”。

在人生的旅程中,段超强将自己的生活开出了花。

  习武青年来沪当上网约车司机  

段超强开的黑色天籁稳稳地停在路边,他打开车门,职业性地站到车头右侧,只见他身着黑色正装,一米八几的个头,腰板笔直,唯有亮眼的“光头”暗示着他独特的过往——他曾经习武。

段超强的老家在河南周口鹿邑县,那里是老子故里,这让他平添了几分儒雅之气。小时候因为看了电影《少林寺》,他从此迷上了武术,小小年纪就如愿进入少林寺传统武院成为一名“少林俗家弟子”。没想到后来个子越长越高,“蹭蹭蹭”窜到了一米八五,反而成了习武的劣势。

“个子太高,底盘就会不稳,练武术一米六几最好。”段超强笑着告诉青年报记者,身高上的“不足”并不妨碍他对武术的热爱,他的师父拍过武打片,他2016年来到上海发展时,也当过武术老师、散打教练,后来看到滴滴在招募网约车专车司机,就想着去试试,没想到一干就爱上了。

那时凭社保就能上沪牌,段超强很快便买车开上了网约专车,当上了“滴哥”。或许是从小习武养成的习惯,段超强很自律,每天的“上下班”时间也很规律:早上8点起床,吃完早餐后,把爱车由内到外擦干净,准备好供乘客使用的矿泉水、纸巾等物品,再出车。中午他会休息半小时,吃个午餐站立一会儿“比划”几下,晚上七八点乘客少了才去吃晚饭,十点多收工回家睡觉。

专车司机对于系统派过来的单子不能拒绝,因此短途、长途、市区、郊区都有,每天“在上海转几圈”,7年网约车开下来,小段对上海的道路已经非常熟悉,主路甚至都不用导航。

“开网约车比较自由,而且收入也可观。”段超强看中的还不光是这些,还有由此带来的“人脉”,“专车乘客层次相对较高,我每天接待20个乘客,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跟他们聊聊天,无形中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

段超强是个热心肠。

  当志愿者陪独居老人就医  

段超强是个热心肠,疫情期间还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当过“大白”,平时只要社区有需要,他二话不说就会出手帮忙。

2023年春节期间,社区发出求助信息,需要陪送一位独居老人去医院看病,老人腿脚不方便,子女都在国外,春节期间看病是个大问题,段超强主动承接了陪送老人去医院就诊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段超强放下网约车业务,准备送老人去第六人民医院就诊。老人上下车不方便,住的小区距离医院只有一公里左右,段超强决定不开车,推着轮椅就过去了。挂号,看门诊,做检查,取报告,拿药……小段推着老人楼上楼下忙乎了半天,早上9点出发,看完病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

看到这个陌生的小伙儿像自己孩子一样贴心、周到,老人非常感激,提出要给现金表示感谢,段超强谢绝了,“能够帮助他人,为社会做点贡献,也是正能量的体现。”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专车工作中,小段都始终秉持着温暖与值得信赖的人生态度。

好评率高、拾金不昧……由于出色的服务表现,段超强还当上了滴滴专车司机的“小队长”,管理着30多个专车司机。说是管理,其实更多的是服务,小段每天会把专车司机的服务规范、注意事项发到群里提醒大家。  由于不少司机开网约车不久,有些流程还比较生疏:联系不上乘客怎么办?多久取消预约单?后续怎么解决?小段都会耐心解答、带教。“这一行,做得时间久了,其实也是培养耐心和责任心的。”

段超强在工作中。

  创办物业公司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当网约车司机时周到的服务、沉稳的性格,当志愿者时的任劳任怨、不计得失,都给段超强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小段没有“小富即安”,并不止步于“网约车司机”,他的梦想是自己创业当老板,而机会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在老雇主、朋友们的支持下,小段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物业公司,并且接到了项目。

“我们上个星期就正式进场了,招聘了6个保安,现在工作不好找,我的创业也是给他们的就业机会。”小段坦言,即便当上了老板,但他有空依然会继续开网约车,“开网约车比较自由,自己创业,责任更大了,公司刚刚起步,需要资金的地方也挺多。”

段超强说他喜欢上海,因为这里人人都有机会,他最喜欢的区域是杨浦区五角场,那边很繁华,环境好,熟人多,而且路况也不错,对驾驶员来说非常友好。

段超强的微信名字叫“挪威的森林”,他喜欢那首歌,也喜欢那本书,闲下来的时候他会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

小段来自农村,结婚早,两个儿子都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妻子带着他们回老家上学了。靠着小段在上海开网约车,他们在老家买房买车,小日子过得挺滋润。逢年过节,小段都会回老家陪伴妻儿,如果家里有事,也会开车回去,几百公里的路程,8小时就能到。他希望儿子们好好读书,将来能考进上海的大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