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式监管新模式,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2024-01-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也不例外。1月8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进一步做到无事不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互联网+监管    

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精准化监管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全面归集企业基本信息、监管管理信息和社会监督信息等16类企业信息,构建由22个指标体系构成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将食品生产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为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提供数字底座。

2023年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印发了《关于在食品生产领域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的指导意见》,在食品生产领域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完善产业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早期预警能力,“前置型管控”让风险更可控、更易控。

市场监管部门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了对风险数据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依据预警触发频次不同,分类开展监督检查,使得监管更加精准。例如,分门别类进行飞行检查、提级检查和合并检查。

    信用“A级”适用    

打造“无事不扰企”的营商环境

聚焦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在两年全覆盖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细化有因检查机制,推动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监管部门设定了预警防线。明确预警触发检查,仅适用于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为A级的食品、特殊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对其他风险等级的生产企业按照原有监督检查要求开展监管。通过分类施策,进一步引导本市食品生产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级,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互联网+监管”的模式开展智慧化预警触发式监管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