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市委:建议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更新创新机制
2024-01-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有效举措。两会进入倒计时,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致公党市委针对“新政策”“新市场”“新发展阶段”的新边界条件以及当前上海城市更新运作中存在的难点,将提交一份集体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更新创新机制。

  难点    城市更新推进面临各种困局  

致公党市委在调研中发现,本市城市更新工作在推进中受到政策制约性较大。由于拆除重建项目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牵头部门为房管系统,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后续措施协同推进等尚未形成全面共识,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还存在实施主体过于单一的难点。这是因为当前城市更新实施主体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也有委托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具体的操作方。在一些闲置低效用地的更新改造项目中,此类用地单位大多为国有企业,实施主体的过于单一,使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创新性等受到一定影响。

不仅如此,城市更新还面临转型方向狭窄等困境。对于其他存量用房(用地)更新项目而言,由于既有项目的规划控制、设计理念、使用条件等限制,导致转型方向狭窄(如只能向办公、创意园区等转型),在转型方向用途市场饱和或者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可能形成新的低效利用。

  建议    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  

致公党市委就未来城市更新运作策略提出几个建议。首先是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更新,形成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制定综合性改造计划,包括提高住房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社会服务,将住宅、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整合到协调一致的社区整体中,有助于创造更有吸引力和宜居的新社区形式;鼓励社区参与老旧小区的更新,建立社区合作机制,将社区居民纳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金、社会债券、住房基金、慈善机构、私人投资等,以筹集资金支持老旧小区的更新项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减轻财政负担;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对推进改造的保障作用,促进项目加快进入建设期。

致公党市委还建议有序推进工业用地转型,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准绳,合理确定更新发展方向,确保城市更新的目标及预期圆满达成。制定灵活政策来鼓励工业用地的多元化利用;实施土地复垦政策以减轻土地的环境污染和提高土地的可再利用性,同时可以要求工业用地的转型项目符合环保标准,以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激励,如税收减免或土地使用费的减免,降低项目成本以吸引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工业用地的转型。

致公党市委建议,按照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要求,立足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提供专门场地和基础设施,以吸引创意企业入驻,在提供便利的办公和生产空间的同时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合作和创新;构建城市文化创意新场景,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在城市更新的空间场景中推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着重部署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和智能设备,建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设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和物联网基础设施,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优化,有助于互联网企业的交通应用和物联网创新。

致公党市委认为,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和企业一般经营活动,在建设管理、金融监管、税收监管等方面有明显的交叉边界。建议积极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为城市更新活动量身定做一套适宜的政策法规,真正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