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多赚得少,图书“价格战”缘何愈演愈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北京开卷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图书定价总额)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市场的实洋(实际销售金额)却同比下降7.04%。这与短视频电商渠道崛起,大打“低折牌”有关。同时,在各门类图书中,少儿图书依然一马当先,销售占比达到27.21%。
这份年度报告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指导,具有权威性。报告数据表明,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增长率恢复增长态势,同比上升4.72%,但零售市场的实洋同比下降7.04%。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也就是说,出版社书卖得多了,但是赚的钱却少了,这个情况与供货折扣有关。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图书零售折扣从2022年的6.6折下降至6.1折。
实体书店显然依然是鲜有折扣的。而网络书店的折扣则基本保持稳定。报告显示,图书折扣的大幅度下降与短视频销售渠道的崛起有很大关系。2023年,短视频电商依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70.1%,成为带动整体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实体店渠道依然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18.24%,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电商分别下降了3.68%和10.08%。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带货买书,越来越少的人去实体书店买书。
应该说,短视频销售渠道的折扣是相当惊人的。三折到四折是常态。有的甚至于推出图书“9块9包邮”,甚至“1元贱卖”。而随着短视频渠道占比越来越高,短视频电商在和出版社进行折扣谈判时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有的直接要求一到两折进货,而一般图书的成本都会达到定价的四到五折,这意味着出版社必须吐血甩卖。这让出版社很为难,有被“绑架”之感。
据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蒋艳平分析,在所有细分类图书占整体市场的比例中,少儿图书虽依然占据头把交椅,达到27.21%,但降幅也是最大的。随着短视频电商渠道的崛起,少儿出版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更多非专业少儿社参与市场竞争。她表示,为避免被渠道“绑架”,出版单位应当坚持内容为位,走专业化、差异化道路,提高营销与渠道的匹配度与适应性,通过品牌优势建立市场优势。
记者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童书专业出版社开始加大图书内容生产的投入,因为只有真正优质的童书才不惧怕低折的冲击,比较抗跌。比如接力出版社这次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推出了他们全新打造的心理学童话《伊莫的心灵感冒》。现在童书很多,但是真正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童书却很少。《伊莫的心灵感冒》以患有抑郁症的恐龙伊莫为主角,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一年期心理康复历程。透过这本书,家长和孩子可以清晰了解抑郁的感受,以及摆脱抑郁的10余种心理疗法和101个切实可行的“行动处方”。这些“处方”涉及食物、运动、音乐、呼吸、香薰、写作、艺术、心理支持等,让读者用微小的行动逐渐突破心理困境,帮助自己实现心理自信,对生活重燃希望。
这也是接力出版社面对市场变局的一次努力。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强调,面对短视频等渠道低折扣的咄咄逼人,出版单位应当强化新媒体营销,打造私域流量,以便突破低价倾销的瓶颈。他同时表示,要超越纸书这一单一媒介,打造自主知识产权IP,用IP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运营图书及其周边产品,实现跨界和破圈,则是出版单位突破盈利模式单一的瓶颈的可能路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