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研究会全面推广“红色故事我来讲”,亲子共同传承红色基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大家好,我是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的卢泽华,今天我讲的故事是:《仁义之师睡马路》……”走下演讲台,卢泽华告诉记者,在熟背了解放军仁义之师十里洋场露宿街头的故事后,自己被深深打动了。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推广“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在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启动。来自研究会11个分会、全市16个区的教育系统关工委和70多所学校的代表,以及天山一小全体师生1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据悉,接下来,“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将向全市42所学校推广。
学生和家长在讲红色故事中双双接受红色教育
台上,卢泽华动情讲述了《仁义之师睡马路》的故事。“陈毅在著名的‘丹阳讲话’中说,‘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三野主力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二十三军及二十军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市城区。五月底上海的天气,早晚还是有些凉的。部队指战员都只穿着薄薄的单衣,背包里除了一张小棉被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在南京路上,战士们坚持执行陈毅的命令,睡在刚下过雨的地上。战士们就这样怀抱着钢枪,一脸疲惫,却整整齐齐地睡在水泥马路上。看到解放军睡马路,四川路那里的老百姓开了门,请战士们进去。即便战士们浑身湿漉漉的,也委婉谢绝了,坚决执行纪律。面对热心市民送来的热饭、热水和点心,解放军也是一一礼貌谢绝,忍着饥渴,秋毫不犯……”
除了演讲的方式,还有天一小学家长用歌舞串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故事。穿着民族服装表演服的家长潘秀和另一位家长唱起了《春泥》《半生雪》,边唱边叙事。“我觉得这种活动特别好,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进来。这样的红色教育是两代人的。”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还要源于一封信。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18日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重要回信精神,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长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从2022年2月开始,连续两年在长宁区中小学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该项活动以中小学生为讲故事主体,以我党我军特别是新四军革命前辈的斗争故事为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提高思想品格、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使青少年获得切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截止到2023年12月,“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覆盖长宁区中小学,参与率达到100%。
“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正式推广
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展示了长宁区四位中小学生演讲的红色故事,故事表现了我党带领人民经历不同战争时期直至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故事感人、演讲生动,意义深刻。长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陆秀英介绍了活动经验。最后,与会领导集体启动“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正式推广。
9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郑国芳、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阮武昌向学生代表赠送了《理想在我心中》《红色故事我来讲》等书籍。书籍汇集了150多篇老红军、新四军老战士、革命英烈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怕牺牲、浴血奋斗的动人故事,是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的重要教材。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张远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分别对研究会全体会员和全市各区教育系统关工组织提出了希望。张远说,2024年,新四军研究会下属11个分会与本市其他15个区的教育关工委进行了对接,对赴各校联络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希望各位研究会联络员在所在区教育关工委和学校统一组织下,切实把好“红色故事”演讲创作的质量关,用心用情发挥独特作用,做出应有贡献。张艳萍则表示,各区教育关工组织要借鉴长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红色故事我来讲”的实践经验,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具有关工委特色、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做新活动、做优项目、做实基层,真正把传承红色基因工程落地落实,让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