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30多锅粥!又到腊八,他的公益粥摊又“火了”
2024-01-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殷洁如

“不着急,大家耐心排好队,一共30多锅,来的都有。”1月18日清晨5时,在金山区朱泾镇罗星路沿街的一间小店前,李斌的公益粥摊早已忙活开了。又到一年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是温情相约。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顺着掌勺人、打包人的手,依次传递到居民们手中。寒冷的冬日清晨,因为一袅袅升腾的烟火气,变得格外温暖。

“周一我们就开始准备了,多种食材都要提前一天浸泡清洗,这样煮出来的粥才软糯,口感更好。”李斌是这个公益粥摊的发起人,他和家人用心准备的腊八粥用料讲究,食材也都非常养生,老少皆宜。

据了解,李斌家的粥摊从2007年的腊八节那日开始开设,之后每逢腊八出摊,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他们料用的足,煮出来很香,十几年的老味道了,再冷的天,一碗下去人就暖和起来了。”居民张先生是李斌一家多年的老街坊,虽然李斌的店挪过地方,但因为一碗粥的缘分,他们的情谊也从老店一直延续到了新店,张先生告诉记者,“每年的腊八节,不管刮风下雨我都会来这里喝一碗腊八粥。”

“今年我们准备了3000多个碗,还有些老邻居都是自己带着锅来的,应该够分了。”从2007年的10锅到今年的30多锅,李斌每年准备的量都比上一年多上几锅,因为口口相传,每年粥摊都会迎来许多新面孔,李斌觉得,来都来了,不好叫人家空手而归。记挂着那些不方便前来的人群,李斌还会特意留出20多碗,一站站送往附近正在当班的保安和环卫工。

“以前每年腊八,母亲也都会给家里人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她说这是老底子的传统,只要她还干得动,她就会给家里的孩子一直煮下去。”对于开设这个公益粥摊的初衷,李斌用一句话概括:喝的是传统,忆的是乡愁。“这些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不应该淡去,就像我老母亲说的,有人做就不会被人遗忘。”

事实上,一碗碗香喷喷的腊八粥背后,是李斌和亲戚朋友们的共同接力。腊八前的一周,李斌会陆续买齐18种腊八粥的原材料,随后放置到自家的老宅,而此时,一条埭上的“阿姨妈妈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纷纷拿来自家的大盆大桶,在李斌家的埭头上集合,从周一开始,分组分拣、清洗,而熬煮工作则是在腊八前一天的中午就要开始,4个灶台同时起锅,有人烧柴,有人掌勺、有人盛放……李斌母亲笑着说,这两天,家里比过年还热闹。

“一开始也有朋友替我心疼钱,有说我憨的,后来看我干了几年都没放弃,这样的声音就少了,现在主动帮忙的人很多,1月初就有电话打来问要不要帮忙的。”李斌说,“按现在的供应量,就我们家几口人是真忙不过来,像这30几口锅,都是我姐夫一早开着面包车运过来的。”

从自家吃到出摊分享,这个曾经“一拍脑袋”的事,如今成了李斌一家和受他影响而加入进来的更多爱心人士的一份责任,也成了周边居民在腊八这天必须“来上一碗”的仪式感。来喝粥的居民说,李斌一家不仅在腊八施粥,还会在三伏天供应免费凉茶,在端午节免费送出手作的香囊,温暖的故事,在这家不起眼的沪郊小店,每天都在上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殷洁如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