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扶不扶?上海法院发布10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2024-01-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支持善人善举、倡导诚实守信、保障劳动权益、维护公序良俗……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10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涵盖刑事、民事、知识产权等多个审判领域,用法治理念引领社会风尚,传递司法温度。

老人摔倒扶不扶?

让法律为好人撑腰

“老人摔倒扶不扶”“路见不平助不助”“见义勇为上不上”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在“地铁电梯扶老人案”中,老人搭乘地铁上行扶梯时摔倒,魏先生好心上前搀扶。没想到,搀扶过程中老人强行起身造成两人又一起向后摔倒,致使身后的张女士受伤。人民法院综合考虑魏先生的行为构成善意救助、不应过度苛责其注意义务、张女士受伤起因在于被救助人过错等因素,最终判定魏先生不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裁判体现的是对勇于伸出援手救助者的鼓励和保护。我们希望通过司法裁判为社会大众提供行为标准和价值指引,赋予善良者法的力量,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司法有力量、有温度、有担当。”该案承办法官、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朱奕说。

员工销售业绩不达标可否辞退?

能动司法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权

公司与员工约定,销售业绩不达标的可以辞退。该约定是否有效?在“业绩不达标遭辞退案”中,人民法院的判决表明,劳动者连续业绩不达标,本质为不能胜任工作,对此用人单位应依法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用人单位若忽视上述法定义务,而直接与劳动者约定业绩不达标即可辞退,相当于将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用人风险和用人成本转嫁给了劳动者,不仅违背了法律的规定,也侵害了劳动者权益。

“本案裁判引导用人单位在合法边界、合理限度内充分行使用工管理权。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激励员工创造业绩应通过适当方式实现,如制定完成一定业绩目标的奖励制度、未完成业绩目标时实行合理范围的调岗调薪机制等,从而充分实现用人单位用工管理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有效平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张果说。

关不掉的弹窗广告谁来管?

对互联网犯罪零容忍

根据工信部的调查统计,我国5G移动手机用户早已超5亿。在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乱象和风险。在“关不掉的弹窗广告案”中,被告人为增加广告收益,通过在开发的手机软件中插入代码压缩包,实现强制弹窗功能,从而将手机用户的流量变现牟利,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体现了司法机关打击互联网犯罪、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决心。

在“自媒体作品抄袭案”中,某知名社交平台博主戴某将他人的原创文章转化为视频,并进行传播。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戴某的行为仅是作品机械形态的转换,该视频不能体现戴某的智力成果、不具有独创性,构成抄袭,判决戴某构成著作权侵权,彰显了对网络“拿来主义”的零容忍。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近年来,上海法院出台实施意见,统一裁判标准,完善案例考评标准,主动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法院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坚持人民立场、着眼民生大局、传递司法正能量的优秀案例和裁判文书,多项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在新时代,上海法院将坚守初心使命,继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法院工作的具体环节,以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让正气、正义、正能量充满社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