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市人大代表丁向阳:传统文化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2024-01-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文、图

在金山区松隐小学,孩子们可以参加彩泥农民画、书法、戏曲等课程,还能学习琵琶、笛子等民乐。作为松隐小学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丁向阳发现,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人也变得更“善”,更好学。

今年上海两会现场,这名市人大代表聊起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的心时说,传统文化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曾获得过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的丁向阳是松隐小学资深班主任、语文老师,他另一个身份还是民乐艺术类老师,擅长笛子等吹奏类民乐。每天中午,悠扬的笛声会在校园里飘扬,这是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素质熏陶的开始。丁向阳也常常放弃休息,为孩子们训练民乐。当孩子们能娴熟掌握乐器演奏,还能走上舞台自如表演时,丁向阳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在丁向阳看来,要让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相互协调融合。比如学校开设了书法课,通过学校少年宫、拓展课给予学生书法指导,学校还建立了乡村宅基课堂平台,让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一起感受书法的魅力。“农历新年快到了,我们会开展迎新春书法活动,孩子们参与写春联、写福字、写龙字,再组织他们把书法作品送到敬老院和有需求的家庭。”从被动到主动,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还会去额外参加相关的书法课程。

“要让传统文化深入孩子的心,必须要有创新。”丁向阳提到,松隐小学将传统的金山农民画和孩子们喜欢的彩泥相结合,“彩泥农民画”课程成了金山区的三星课程。在文化传承中,要不断创新形式来丰富传统文化,彩泥就融入了学生创意,他们按照农民画的样式风格,用彩泥再现,创作了立体的农民画。丁向阳提到了一位刚毕业的孩子嘉嘉,嘉嘉用彩泥制作了《下雪了》《和谐的乡村》《围网捕鱼》《丰收季》等众多农民画风格的彩泥作品,学校选取了其中12幅作品制作成了2024年台历,取名“彩泥农民画专辑”,“当嘉嘉拿到台历的那刻特别有成就感,说都快哭了。让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我们做的是引导,搭建的是平台,但最重要的是兴趣引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感兴趣的孩子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快,最终飞奔起来。他们也会赋予传统文化很多创新力量,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孩子心中不断传承、不断学习、不断升华的过程。”  

除了在学校里学习,丁向阳提到还能带着孩子们“走出去”,去其他学校观摩同龄孩子的表演和作品,在同辈影响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他也希望能借助更多社会资源的力量,共同助推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