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贵胄学堂》焕新回归,黑色幽默直戳笑点与痛点
2024-01-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剧目话剧《贵胄学堂》目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热演。这是一出充满怪诞色彩的黑色喜剧,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形体夸张幽默,加以面具、说唱、戏曲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让整出戏极具风格感。今年该剧启用全新舞美设计,人物服装等进行大幅改动,以崭新面貌回归,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至2月6日。

本轮《贵胄学堂》编剧黄维若创作,导演胡宗琪执导。《贵胄学堂》讲述清朝末年,清政府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设立“贵胄学堂”,将满人青年贵族们选派入学,让他们学习西方科技及现代“新学”。以仁祥(刘炫锐 饰)、秋琦(王梓 饰)和景澜(杜光祎 饰)为代表的青年贵族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整日无法无天、寻欢作乐,于吹拉弹唱、吃喝玩乐烂熟于心、浸润于行。他们把学堂当成放浪之地,对美国留学归来的教习林熙彦(刘鹏 饰)反感作弄。林熙彦秉持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观念,与这群贵胄学生们鸡同鸭讲,但又无可奈何。他又因倡导“新学”而遭到总理兼总教习裕王爷(张琦 饰)为首的守旧派抵触。林熙彦夹在二者之间苦不堪言。愚昧与文明,守旧与创新,禁锢与开放的思想在贵胄学堂里强烈冲撞。然而,时日稍长,贵胄学生们与林熙彦之间似乎渐渐找到了某种属于年轻人的共性。与此同时,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此次《贵胄学堂》全新舞美设计由桑琦、王佳迪联手打造,新版舞美运用简化和象征的手法构建出一个空灵的隐喻空间,用压抑阴沉的空间作为《贵胄学堂》舞台的主基调,整体空间用黑色作基础,有多层黑色的东方建筑元素宫门和西方的方形门作为对比,在戏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西式的对比下产生的荒诞冲突与误解。在极简的舞台语汇下,体现出了中西方的对比关系,例如舞台上的立柱上时而有中式的灯笼,时而有西方的电灯,教室的课桌椅也是一中一西的款式。

剧中的原创音乐由作曲家石一岑创作,编剧笔下生动诙谐的台词,搭配说唱曲风,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求了一种独特的表达。

记者了解到,《贵胄学堂》是编剧黄维若创作的清朝末年系列话剧之一,之前由其创作的另一部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已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保留剧目。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黄维若曾说道:“为什么我对清朝最后几年如此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国家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机、个人的危机等交织在一起,人们如被卷入急流中的漩涡。新与旧、保守与革新、开放与封闭、生存与毁灭、侵略与抵抗,交织如乱麻,尖利如滚刀,向每一个中国人劈面而来。所有的人,都处于危机与希望、蜕变与守旧、奋起与消沉、分裂与挣扎、消亡与重生的惨烈情境当中。其内心的痛苦与裂变,其人生的沉沦与悲惨,其生活的破产与重构,都是上佳的戏剧创作材料。这些人和事,延展为戏剧情节、人物关系、戏剧纠葛与冲突,有的是如此可笑而悲凉,有的是如此荒唐而怪异,有的是如此刚强而壮烈,让人总想提笔去描写他们。这就是《贵胄学堂》的创作动机与内容。”

导演胡宗琪表示:“《贵胄学堂》在基本创作手法、风格上可谓与《秀才与刽子手》一脉相传,而题材、主题、人物、叙述方式又有新的发展与突破。此次排演,相信不仅能给舞台呈现提供全新的创作空间,也能在当代中国戏剧舞台上,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新的戏剧表现形式、舞台形态及文本解读。《贵胄学堂》是欢乐且悲情的。欢乐——戏剧本身的荒诞与幽默带出的是欢乐。悲情——历史对比下的荒诞却呈现出整个民族的一种悲情。场景的构置、扮演性的张扬、情节的陡转、趣味性的表达、风格化的展现……欢乐尽在其中,悲情由衷而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