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学上海话说唱?这些青少年以AI创新实践畅想未来
2024-01-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用AI技术,能听上海话的说唱,能用葫芦丝演奏小游戏,还能识别各种京剧脸谱……上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上,289项AI艺术生成、AI交互设计和AI工程实践青少年优秀作品,展现了青少年对于AI创新未来的畅想。

  玩转AI技术,学沪语说唱识京剧脸谱  

“《金陵塔》是上海的说唱曲艺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绕口令,在唱念中融合了快口、绕口技巧,舌如鼓簧,语似连珠,快而不喘,一气呵成,听起来可爽了!”这部由上海说唱创始人袁一灵所创作的作品,在江浙地区也有不少“粉丝”。

因为喜欢这部作品,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三年级的陈彦锦就想着能不能做个MV,但她发现,《金陵塔》除去开头,实际是由7段绕口令组合而成,台词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图片。“幸好现在有AI,可以生成所有的配图。”通过AI技术,陈彦锦做成了一个可以演示的“MV”作品。而AI技术也给她带来了惊喜。比如她用列表功能让听众可以任意选取片段加入播放列表进行收听。还增加了“删除第一首”“删除最后一首”以及“切换歌词或者配图”的功能,方便调整。“后来我发现按钮比较多,就使用了‘手势检测’这个AI模块,移动右手食指到对应按钮位置,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上海中学的高二学生郭东昊,在现场展示的是一款基于脸部定位的京剧脸谱特效及信息匹配技术,不仅能识别出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信息,还能有相应匹配的历史人物介绍。“你也能自己进行搭配,自己创造个创意脸谱出来。”郭东昊说。

他之前还尝试过做智能声乐练声系统,这次做京剧脸谱识别,是因为外婆喜欢听戏,耳濡目染之下,郭东昊发现了异常丰富的京剧脸谱文化,突发奇想就做了这么个项目。“我希望能通过现代的技术,更好地来推广传统文化。”郭东昊告诉记者,对于今后想将AI与生物化学相融合的他来说,参加比赛和展示,既能让自己收获乐趣,同时又是学习的过程。

  实践解决难题,青少年用AI展示创想力  

记者发现,现场不少展示自己“绝活”的青少年们,目的都很纯粹,因为喜好,或者想要解决一个难题,而AI技术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以实现。

来自上海园南中学的殷启航,喜欢看视频来学习,但他发现观看视频时,如果想要检索某段内容,必须要手动来滑动查找想要找到的片段,碰到长视频的时候就很不方便。能不能不用这种“笨办法”?他尝试搭建了一个软件,只需要输入关键词的描述,就能自动检索视频中的相关片段,准确定位到需要的时间段。

“与AI共创未来”活动发起以来,吸引了全国14000余人次参与,征集收到作品8700多项。第一次参与该项活动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也是为交流展示会提供课程、算法和算力支持的重要平台。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Innolab浦育平台上,许多从未接触过AI的学生也可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

不少“组队”参加的青少年,也是在一次次比赛和活动中结成了好伙伴,分别来自上海市存志学校、上海市世外中学和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黄文瀚、唐睿泽和经致远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这次带来的一个项目,是让事件相机与普通相机相融合的技术,可以在恶劣成像条件下准确成像,让驾驶更加安全。

“我们坐车的时候,发现车辆马上进入隧道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瞬间看不清隧道内的东西,原因就是隧道内外的明暗差异较大,导致一瞬间的视觉盲区,以后随着AI的普及,自动驾驶会广泛应用,摄像头如果也一样产生过曝或者失曝,是不是会带来安全隐患呢?”唐睿泽说。这促使他们做了这样一个课题,并通过事件相机来进行稳定成像的补充。“现在还是理论实验阶段,但我们认为可以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黄文瀚对自己的研究颇有信心。

这三个来自不同中学的初中生,正是因为参加一次AI未来夏令营的活动而结识,进而成为了一个小组。“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是一种展示,也能在讲解中对自己的项目产生更多认知,在和其他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带来新的想法加以改进,也收获到了宝贵的友谊。”唐睿泽这样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