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观众席会旋转、剧场里能吃饭,申城小剧场翻出新“花样经”
2024-02-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当坐着的观众席开始旋转,下一秒会进入什么场景?将“毫无顾忌地认真吃饭”塞进小剧场,多少人实现了边看剧边吃饭的梦想?爬着梯子到二楼床铺位,现在剧场还能躺着看剧?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的各类演出突破4万场,吸引观众约2500万人次。环人民广场“演艺星空间”的众多小剧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沉浸式观剧。而小剧场从座位的设置形式,到沉浸式体验的内容,都呈现出了新的“花样经”。

  ※ 在小剧场,坐上旋转观众席 ※  

来到大世界2楼时光剧场,坐进观众席3排时,穆晴环顾四周的布景,开始期待音乐剧开演后,她所在的观众席到底会以什么形式旋转。

作为音乐剧粉,穆晴一个月数次出入上海的大中小剧场,她见过不少旋转舞台,但几个月前,音乐剧《时光代理人》宣布定档驻演并推出旋转观众席后,穆晴被激起了好奇心,“只听过旋转餐厅,第一次知道旋转观众席。我们看剧群里还有人说,像坐进了‘微波炉’。”

音乐剧《时光代理人》改编自B站原创人气动画,音乐剧围绕一家叫做“时光照相馆”的小店展开,讲述“时光代理人”接受一个个委托任务,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弥补遗憾。

19:30,随着音乐剧开演剧情推进,穆晴终于知道为什么需要旋转观众席,“故事设定了多个场景转换,还有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内容。小剧场不可能搬运道具让观众白等,所以上一场戏结束,观众席开始旋转,转到下一个场景前停住,亮灯后能继续看剧。”虽然观众席的转速比预期的要快,但穆晴担心的头晕并没发生,随着观众席旋转,场景切换也变得十分自然,“我很喜欢这个设计,是符合剧情需求的创新,时光剧场已经成为我的快乐老家了。”

音乐剧《时光代理人》总制作人陈笑一表示,《时光代理人》的IP是单元剧,就算选取其中2个单元故事,依旧需要切换多个场景。而时光剧场的场地十分方正,对于不是镜框式的小剧场而言,要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实现多场景转换?“当时就想到旋转观众席,这个概念由何念导演最先提出,原本想先用在大剧场,如今小剧场有了合适的时机,就用上了旋转观众席。”

旋转观众席有顺时针、逆时针不同方向的旋转,转速也有快慢。陈笑一说,转速会根据间奏音乐的长短来调整。如唱到《回到过去》这首歌时,在这一整首歌的时间内,观众席会进行360°的旋转,两位主角在现实的舞台上,旁边场景都是回忆的过去,利用转台很好地将回忆和现实融合交错在一起。

剧场里,除了“时光照相馆”主场景不发生变化外,其他每一个场景都会再次利用。陈笑一介绍,比如主场景一侧的陈潇家,墙是可以推拉开的,拉上后是剧中角色陈潇家的外墙,推开后的场景是大学宿舍。“时光照相馆”的另一侧,封闭的门关上后组成了氛围环境,打开后就是地震废墟。“每个场景都多次利用,旋转观众席会根据音乐剧故事的推进,以旋转的方式将观众带到那个场景跟前,观众坐在观众席上,旋转让看剧体验变得有趣,观看也变为沉浸式。”

  ※ 将“认真吃饭”塞进了小剧场 ※  

在拒绝饮料、食物进场的剧场里,现在能一边吃饭一边看话剧了?在上海世茂广场8楼上演的沉浸式美食剧场《孤独美食家之爱之钥》实现了不少人一边吃饭一边看剧的梦想。

当95后姜小姐第一次走进《孤独美食家》剧场时,就被剧场中心区域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设置吸引,长条桌上,水晶肴肉、麻辣鲜蛤、菠菜、藕带这四道前菜已经按一人份放置在木质餐盒里,还配上了含酒精或不含酒精的酒壶。“一瞬间我有错觉好像进入了餐厅,而不是剧场。”

姜小姐热衷于体验不同的小剧场,在音乐剧《翻国王棋》坐过台上可移动的酒馆位,这样的沉浸感是大剧场不曾有的。当在社交平台刷到如今上海有能吃饭的小剧场时,她叫上闺蜜一起来尝试。

《孤独美食家之爱之钥》改编自高口碑IP《孤独的美食家》,讲述了五郎与一家中餐馆完成转让签约。在离开前,店长松和女友玲邀请五郎品尝两人最后一次研发的菜谱。六道菜品上桌,组成了中餐馆的收官之作,也是一份有关爱与人生的美味食谱。

台上根据剧情,演员煮起了暖锅,烤肉时发出“滋滋”的声响,台下,姜小姐将肴肉、鲜蛤塞进了嘴里。在演出进行了约45分钟后,观众席开始上热菜:鲍鱼饭、狮子头、味增汤。姜小姐觉得菜品整体味道尚可,但台上香气四溢的烤肉更吸引她,“如果菜品能和演员的六道菜同款就好了。”

让台上、台下吃同款菜,很难满意戏剧工作室主理人满顶也考虑过,但目前阶段实现有点困难,“我们还没拥有一家餐厅,目前与宴会餐厅合作,由对方中央厨房直接配送,现场分装。因此菜品上有限制,比如暖锅要现煮,绿叶菜煮久了会变黄,所以才形成了目前的菜单。”

环境式戏剧重视体验度,满顶表示,《孤独美食家之爱之钥》这部剧原本剧情就和美食有关,所以在沉浸式小剧场中为观众营造真实的就餐体验,调动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从走进剧场的那一刻开启美食治愈之旅,认真吃完这顿饭,静待故事的发生。”

当然众口难调,很多观众对他们的菜品提出意见,满顶觉得新尝试不会马上成功,餐食方面的确要积累经验,如何搭配菜品,提高口感,过程中磨合自己的厨师团队。“今年4月中旬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后厨,在菜式方面会做调整。”

也有观众提出剧场票价贵,满顶解释,由于是美食剧场,座位前都配有桌子,一个座位的面积相当于其他小剧场的两个座位,成本相对较高,“其实经营剧场和经营美食肯定有冲突,我们也在不断摸索,比如再减少座位数量,控制观众席热菜上菜的速度,不打乱戏的节奏。希望在不断调整后,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小剧场体验。”

  ※ 在环人广小剧场拥有一张床铺 ※  

走进原创音乐剧《嗜血博士》位于南京东路第一百货7楼的小剧场,走过中心舞台,在地牢表演区旁边有四排座位,第四排座椅被叫作马桶位,因为座位设置成了马桶形式,和地牢表演区风格融为一体。而从马桶位旁的梯子往上爬,二层是单间床铺位,窄窄的床铺还配有枕头。

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远离纽约外海孤岛上的一座老旧疯人院里的故事。去年6月开启驻演后,很多观众对床铺位跃跃欲试。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体验了最初几场演出床铺位的观众分享的感受都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最高一条分享有近3000点赞量——“被子很软,有一次性床单可以自己铺,还有懒人沙发很舒服。”“花剧场最低票价,就能在南京东路上拥有一张床铺,想坐就坐,想躺就躺,有趣又有性价比。”当然,也有观众给出真诚建议:“第一次看这部剧的人不要选床铺位,因为好几场戏遮挡严重,对理解剧情有影响。”

刷了四五遍该剧的观众黄小姐也不愿尝试床铺位,她的首选是船舱区的一排,座位就在中心舞台旁,方便看各个表演区域。在她看来,有剧情遮挡的位置,设计得再有意思也是形式大于意义,“如果想满足好奇心可以试一次,但想认真看剧的话,还是不选了。”

音乐剧《嗜血博士》出品人、制作人覃子瑄表示,这部原创音乐剧从萌生想法、剧本创作到最后作品产生,前后经历了一年半。小剧场注重沉浸式体验,现场分为乔纳森的温馨小家区、船舱甲板区等多个环绕式表演区域。当时在座位设置时,他们就想在座位名和座位设置上进行创新,“小剧场在夯实内容的基础上,更注重沉浸式和娱乐性,让座位和场景融合,观众们坐在景里,更能体验沉浸式的魅力。”当时头脑风暴时就想到了床铺位和马桶位,这些位置都位于地牢区,本身也成了场景的一部分。“第一波开票,首演第一个月的每一场床铺位都售罄了,能坐着、躺着听音乐剧,是为沉浸式服务,也是为宣传服务。”

在这行业深耕十余年,覃子瑄觉得,制作好一部原创作品,关键环节还是打磨好内容、音乐、主创合作、演员挑选等,“座位创意也只是宣传的一个亮点,内核还是剧本身的质量过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