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升潮弄,海派年味这里浓
“龙升潮弄 和乐融融”,今潮8弄迎龙年灯会。本文图片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摄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一路繁花,全城寻龙。今潮8弄在2024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以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生九子”的传说为灵感,打造“龙升潮弄 和乐融融”海派今潮年味季。今潮8弄此次糅合了艺术新力量、技艺新传承、美育新体验,通过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文创集市等不同类型的百余场活动结合,共塑“海派龙年”,邀请所有“龙之传人”神游传统文化与当代想象交织的百年弄堂新年新景致。
龙升潮弄海报。
龙是一个想象中的神话生物,和海派文化一样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特质。龙在海派文化中也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具有特殊的意义。此次灯会,不光是一场将传统与创意相融合的视听盛宴,更是一场激发市民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对文化产生更多深层思考的探索之旅。设计师杨威杰也是此次的策展人,他表示,“龙的传人”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称谓,每个人都有心里的那一条龙,或翱翔长空或隐匿云间或潜藏于渊。龙又是一个并不存在的生物,中华民族丰沛的想象力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把一个虚构中的神兽变为富有民族共同情感的精神图腾,这个升华的过程细细品来令人着迷。“龙的面貌始终在变,潮流永远在变,愿我们的想象力也能永远绽放,传递接力,让华夏文明渊源流芳。”结合中华神话、历史典故与装置实景,此次灯会还同步推出了“弄里寻龙”AR跨媒介互动游戏,打破线上与线下边界,让市民游客边逛灯会、边以手机扫描交互灯会装置,从中了解龙子故事、获悉剧情任务,在有意思的故事里,逐步探索与完整空间艺术展的全部图景。展览、科技、剧情等多维体验相融合的方式,有效地加深了市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于中华神话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龙升潮弄”潮弄九景——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第三届空间艺术展暨今潮8弄新春元宵灯会邀请了九个不同身份和职业的创意工作者,由各自角度表达传统文化与当代想象的“无边界共振”。那么,在这些创意工作者的眼里,“龙之九子”究竟啥模样呢?此次,就让我们选取其中几个,先睹为快吧。
《螭吻戏水》
设计师 杨威杰
螭吻,又被称为水麒麟,多见于传统建筑屋顶两端。设计以此为原点,利用今潮8弄主入口建筑的女儿墙、廊柱和水池,构筑出一场视觉的动感盛宴。作品以交通隔离圆锥为创作单元,结合内置框架和LED灯光,打造出沿墙蜿蜒的巨龙。这些交通锥构成的龙鳞为整个作品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呼应着传统建筑中螭吻的神秘意义。装置的创意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在于其环保理念的实践。活动结束后,这些交通锥并不会沦为一次性的艺术消耗品,而是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延长了整个装置的生命周期。这一创新设计不仅直面当下的环保问题,更是对未来绿色艺术的一次积极探索。
《负屃斗文》
书法家 王玺
负屃雅好斯文,优雅地盘绕于石碑之巅。作品巧妙地将笔画等宽源自于秦朝的铁线篆书法,以LED灯条形式“书写”。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出古老与现代的对话,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了历史的文化底蕴。作品选用了具有传统宣纸肌理的幕布,18个龙字置于其后,灯光“字”与幕布“纸”交相呼应,传统书法的介质和介质关系均被重新定义,而整体效果又宛如水墨一般若隐若现。整个装置的框架形态则仿佛是一座座山峦,与场地的水池和草地构成了一场当代的山水景色。
《风驰睚眦》
平面设计师 秀子
睚眦,中国古代神话中龙之九子的第二子,豺身龙首。睚眦本意是怒目而视,民谚有云“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是克杀一切邪恶的化身。作品希望以一种轻盈的解构方式完成此次以龙为主题的艺术装置。12片不同轮廓线的亚克力切片构成粉色的龙头,70片切片构成多彩的龙身,蜿蜒悬挂在今潮8弄的巷子内。鲜明热烈的色彩表达睚眦所代表的强烈情感,以一种通感的手法来传递饱满的视觉情绪。在高对比明度色彩下,转译传统图腾,将龙鳞、豺纹、祥云、烟花等传统波普几何化,赋于传统图案新的生命力。
《蒲牢繁花》
花艺师 小祁
蒲牢的形象以钟提梁的兽钮为表现载体,其受击时迸发出巨响,洪亮悠扬。装置以此为起点,根据场地的特性设计,使其与整个环境产生共鸣。装置点位位于整个弄堂的末端,另一侧则是在建的滨港商业中心。这个装置被构想成一扇跨越两个区域的大门,宛如一座跨越新年的龙门,象征着时光的跃迁和新年的到来。在这扇大门内,细腻而生动的绒线花朵蓬勃而出,两朵巨型的蝴蝶兰绒线花从门内向外奔涌,宛如欢快奏响的新年钟声,又如同蒲牢发出的巨响回荡,呼应着迎新的主题,为整个场地带来了一场光影和声音的盛宴。
《囚牛融乐》
爵士小号演奏家 李晓川
在这个充满情感的艺术装置中,囚牛爱好音乐的个性与李晓川的乐曲交融合一。装置的灵感源自李晓川的经典爵士乐作品《丰收》,以其为起点,营造出风吹麦浪的喜庆意境。这个装置不仅仅是对音乐的呈现,更是一场身临其境的视觉和听觉双重体验。李晓川以电子乐的形式重新编排了《丰收》,其中的LED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律动进行变化,在音符和灯光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宛如凤凰朝翔、麦浪翻滚的画面,在音符的飘逸中与装置互动,营造出一场充满灵性的音乐之旅。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