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沪”,来一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邂逅
2024-02-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2月5日,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面前“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不断增加广大青少年文化自信,“青暖华夏 年在一起”上海各界青年迎春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季在上海大世界火热举办。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吸引近5000名市民前来体验。

  == 在畅游集市中品味浓浓“年味” ==  

尽管天空中飘着些许小雪,依然阻挡不了前来“打卡”的市民,小小集市上热闹非凡,显得年味十足。中医保健、国潮手作、艺术书法、新春年货、古风衣饰、曲艺表演、互动游戏……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被融入集市体验的不同环节。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领了集章卡后,一边动手学非遗,一边打卡集章,在畅游集市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朋友对捏面人最感兴趣了,拉着我在这里排队。”带着五岁的儿子正在捏面人展位前排队的张女士笑着说,自己小时候曾来过大世界,但如此充满“年味”的大世界还是第一次看见,“舞龙和舞狮在过年的时候看,更有氛围,真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让小朋友感受咱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手写春联也成了集市上抢手的“香饽饽”。在长宁青联的摊位上,青年书法家小虞正在为市民书写“福字”。“一会儿时间已经写了二三十张了,大家都特别热情。平时过年过节,我也会在家写春联,今天这样的集市给大家送“福”,又能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有意思有意义。”

集市上同样受欢迎的还有互动区,套圈、投壶、猜灯谜……摊位前的年轻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三两结伴,玩着游戏,获取兑换券。

来自永兴路二小的小谈同学和妈妈一起展示了自己学习制作的小绒花手串,“它的名字叫做‘扭扭棒’,很有意思。”随后,她用稚嫩的声音分享着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能够不断进步,课后也能像大哥大姐姐一样学会这样的‘绝活’。”

  == 在一针一菜中感受文化传承 ==  

在这样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也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

在集市上,搭脉义诊的中医摊位一直非常有人气。坐诊的医生是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的李明哲。平时作为三甲医院的专家,挂号费要大几十,这次免费义诊吸引了不少游客。“中医太神奇了。”有患者惊叹对方只靠三根手指,就能准确说出她身体里有没有结节,脾胃好坏,气血怎么样,并给出日常养生的正确建议。“不用挂号,排队时间也不长,太方便了。”一位市民评价。

谈到这次义诊,李明哲说:“作为青联委员,青联号召,我必履职,服务更多的市民。我长期从事中医药科普的推广工作,中医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下沉到一线进行科普,这样才能够让更多人受益。”

除了暖心义诊,上海的“老味道”同样滋润人心。来自上海老饭店的全国青联委员谢忠良在集市现场制作传统本帮菜八宝辣酱。为了方便分发给游客品尝,他还特意准备了荷叶饼。“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补了2次食材才堪堪够发。看着大家开心的笑脸,以及对我说‘好吃’的时候,我内心由衷的开心。”

1990年出生的谢忠良是上海老饭店厨师,本帮菜烹饪技艺第六代非遗传人。在谢忠良心中,作为本帮菜厨师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厨德、传承工匠精神,现在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上海本帮菜发扬光大,如何擦亮这张经典城市美食名片。

谢忠良说:“我个人认为,在传承本帮菜烹饪技艺的同时,要争取在菜式上创意创新,中西融合才能使本帮菜被更多中青年客群所接受。将来还要设计制作更多位上菜品,传播分餐制理念,特别在健康饮食、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等方面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岁月的底气,正在于有一代代人在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中,修炼一份静气、打磨一段光阴、延续一味陈香。

在集市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绒绣(海派绒绣)传承人包炎辉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新年心愿:“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业里面来。”

据了解,全市各级青联委员积极响应本次活动,市青联各界别和会员团体共设置展位40个。活动现场邀请绒绣、撕纸、农民画、面塑、竹编等非遗传承人展示绝活,提供写春联、中医义诊、传统美食体验等服务,开展投壶、猜灯谜等传统互动项目,组织古琴、越剧、太极等节目表演,让广大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本次活动是团市委、市青联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推广季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未来,团市委、市青联将结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英烈祭扫、龙舟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广大青少年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共同书写青春奋斗的底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