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年画·过大年丨用小手触摸“龙”年的到来,在赶集中过新春
2024-02-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在中华民族悠长的文化长河中,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贴年画、门神,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六,静安区文化馆1号楼一楼艺术空间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亲子木板年画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加。数十位爸爸妈妈带着小囡,在这里了解传统上海过年的习俗和由来,共同体验了木板年画的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而在228街坊,这两天则上演一场场赶集活动,市民朋友打卡用非遗针织一针一线编织出的228龙年新气象。

静安:孩子们按照传统技艺画年画

为什么海外华人聚集地都叫做唐人街?唐朝除了唐诗、唐三彩、长安城、蹴鞠,还有哪些什么文化符号?为什么如今的门神大多为唐朝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上海小校场木版年画,是清末民初在上海兴极一时的传统木版年画,也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繁荣阶段。”上海市收藏协会潘子龙老师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家庭们详细介绍了非遗木板年画的历史和不同时期木版年画的特征。他提到,19世纪末,在老城厢的旧校场及北门街一带(现在的上海城隍庙附近),木板年画产业进入鼎盛发展。作为上海本土海派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见证着上海开埠后的城市社会风尚与市民生活方式。

在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按照传统技艺,先用墨刷在木板上,再把木板的图案拓印在红宣纸上,成为了一幅幅出精美的图案,每一个步骤,孩子们都格外地认真。除了印制木板年画外,孩子们还在传统年画进行了上色。他们发挥想象力,用稚嫩的小手为年画添上鲜艳的色彩,让传统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现场,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共同配合,一起完成年画的制作。这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与互动,也让家庭成员们共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寓教于乐,又增进了亲子关系,自己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据悉,在新春期间静安区文化馆以“齐得龙咚锵趣玩迎新春”为主题,举行近20场线上线下的活动,让市民在最美文化馆享受最具“年味儿”的文化体验。

杨浦:在街坊里“赶集”,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今年是228街坊蝶变归来后迎来的首个春节,长白街道携手科创集团在228街坊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

228街坊门头上,金龙蜿蜒盘旋,红色风车随风旋转,转动着新一年的红红火火。街坊里草坪花箱上,象征着福运的金龙已等候多时,过往的居民可以打卡留念,开启福运连连新一年。非遗针织一针一线编织出228龙年新气象,为树干穿上新年新衣裳,喜气洋洋过大年。

以社区贺新春、集市进街坊为主题的系列迎春市集活动,将228年味烘托到了极致。居民们热闹“赶集”,在街坊里感受新生活、新气象,在传统民俗摊位里寻找“中国范儿”的年味。在捏面人、吹糖人、画糖画、剪纸等民俗文化摊位前,居民们流连忘返,久久驻足,等待那童年记忆中的一份美好。摊位上既有南北年货,更有国货老品牌,乔家栅、大白兔、黄油曲奇、蝴蝶酥等陪伴着上海人

成长的“老味道”也吸引了居民们驻足品尝,共赴一站式“年货大集”,感受红红火火的年味,在节日欢快的氛围中快快乐乐过年。

新春遇上龙年,228街坊老居民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的带领下,冒着濛濛细雨故地重游,来到228街坊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沉浸式展馆,老邻里们畅聊起过去的时光,回味一起生活、成长的年代,诉说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蝶变“归来的228街坊中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老街坊们还共同唱起当年在“两万户”里经常唱的歌曲。唱到劲头时,几位街坊阿姨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代,沉浸其中,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社区青少年们也齐聚在228街坊,一同观看短视频了解龙年由来故事,与巧手妈妈共同编织小龙,携手书法老师共写福字、春联,让小朋友们快乐过寒假,开心学知识。

据悉,接下来还有更多更精彩的活动,诸如“快乐幸福年”游园会、金山白方糕制作体验、迎新读书会、“笑传正能量·曲艺党课”巡演、手工制作唐宫夜宴纸拼等将在228街坊精彩上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