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病程却一路挺进奥赛国家队,“国家队选手”开学讲述奋进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因神经系统发育滞后,钱坤笑自小就必须长时间休息或放松,否则就会头晕、低烧。尽管身体羸弱、要经常跑医院,但他却学会了保持稳定的情绪、在不慌不忙中坚强,并于近日入选了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队员名单。
新学期伊始,钱坤笑站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开学第一课”的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在成才之路上努力奋进。与他一起现身说法的,还有最近入选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的潘思言和入选第3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的郭羽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华师大二附中的这三名“国家队选手”将于近期开始国家队集训,备战今年举行的奥赛。
// 10年病程学会在不慌不忙中坚强 //
钱坤笑
“我名字中的‘笑’字有着天然的喜感。最初,‘笑’字由‘竹’和‘犬’组成,后来,逐渐演变成‘竹’和‘夭’的组合,‘夭’字呈现出挥臂起舞的形态,因此有‘迎风不折’的寓意。”钱坤笑给同学们分享了迎风不折阅己、悦己、越己的故事。
因为身体羸弱,小时候钱坤笑也曾很沮丧。每周去医院,他都会碰到不少同病相怜的孩子。“原来我并没有很倒霉,也许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了这个认知,他开始逐渐开朗。真正的转机发生在7岁生日那天,钱坤笑照常去复诊,医生奶奶对他说:“笑笑,生日快乐!一般来说随着青春期发育结束,你就会和别人一样了,你看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一半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就觉得有了希望,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比今天更好!”于是,在不能正常上学的日子里,钱坤笑开始广泛阅读,自我学习,原本感觉沉闷的日子,跑起来就带了风。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坤笑开始觉得这场长达10年的病程,是生命对自己的馈赠,“它让我告诫自己要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也促使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更多的是,它让我学会与命运和解,保持稳定的情绪,温柔地对待自己,在不慌不忙中坚强。”
2021年,刚进入高中的钱坤笑就获得了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让他信心倍增,立志要在39届进入国家集训队,然而却事与愿违。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善良地回避着这个话题,但其实在成绩出来后钱坤笑就已经把过去清零,他重新审视自己——在知识储备上,已经远超竞赛大纲要求,只是一味以一个物理爱好者的角度去考试,而不是以竞赛生的角度去竞技。既然决定参与,就要有参与感,不仅要从参赛者的角度去提高自己的学识与解题能力,还要从出题者、审题人等多角度去代入思考,了解各种规则,方方面面做好准备。
去年,备战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期间,钱坤笑得了新冠肺炎,随后就是长达3个月的反复低烧。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并没有受挫,“我已经习惯在小病小灾中自我调整和释压,每天趁着早上还有体力做一套练习卷,下午及时休息,晚上复盘、消化吸收。”今年1月,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队员名单公布,钱坤笑如愿入选。
钱坤笑说,作为高三学生,未来半年,同学们将为高考而拼搏,他也会认真准备,力争在国际比赛的赛场上,践行“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我想郑重地对培养我的范小辉老师、方仙法老师以及物理竞赛组、24届年级组所有老师道一声感谢,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以后我还会慢慢去理解世界,慢慢地更新自己,以萤火之光,为祖国添砖加瓦。”
(左起)范小辉老师、钱坤笑同学、潘思言同学、方仙法老师
// 任何考试或比赛最终拼的是实力和毅力 //
今年2月,第3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24)中国国家队的四位队员名单正式揭晓,华师大二附中高三学生郭羽冲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入选。这是继李万钧(1994年IOI金牌)和符文杰(2001年IOI银牌)之后,华师大二附中学子再次代表国家参赛。
金靖老师(左)、郭羽冲同学(右)
开学第一课上,郭羽冲分享了自己的竞赛和学习经验,感谢学校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的宽广舞台,并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一路相伴。他认为,建立综合性思维可以帮助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与概念的基础上,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意味着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去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逻辑。”郭羽冲说,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化繁为简,将其归纳为少数几个经典、重要的基本问题。通过将看似无序的问题串联起来,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的全貌,领悟其中的精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他看来,积极良好的氛围会让人乐在其中。“二附中不仅有渊博的老师,还有一群出色的同学。大家各有擅长,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同学们更多地交流,可以借鉴他人的方法,汲取他人长处。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郭羽冲坦言,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2022年二附中有6位选手进入信息学国家集训队,主要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金靖老师的带领下,不知疲倦,不知不觉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斗志和乐趣,水涨船高,水平快速上升,最终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郭羽冲认为,任何考试或比赛最终拼的是实力和毅力,即便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这就要求在提升上限的同时,也必须特别注重下限的抬升,减少偶然性。“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这次国家队选拔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在这种高难度、全方位的考验中,不能有任何明显短板,下限低的选手由于失误严重,很快失去了机会。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在发展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补齐明显的短板,以应对各种严苛的考验。”郭羽冲说,偶然因素的存在也给参与者带来了挑战和意志上的考验,因此,需要在压力之下冷静、沉着,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气馁,不放弃。
潘思言
同为高三学生的潘思言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两年半前,潘思言作为物理竞赛生进入华师大二附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赢得了参加国际奥赛的机会——入选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中国国家队。
在潘思言眼中,二附中是一个创造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自己的学习征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竞赛教练范小辉老师、方仙法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也离不开班主任金久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年级组任课老师们的理解包容和同学们的友爱帮助,更离不开父母,“顺风中你们是我的助推器,逆境里你们是我的顶梁柱。感谢你们!我将在国际赛场上发挥出最高水平,为国争光,为校添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