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双向奔赴,这里的元宵节不止于热“闹”
2024-02-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正月十五闹元宵,花好月圆人团圆。今年的元宵节,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格外热闹,活动现场张灯结彩,喜庆氛围格外浓厚,猜灯谜,听故事,拓版画……别开生面的“当文艺遇上鲁迅,当版画相逢元宵”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场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也在此双向奔赴。

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只见繁花似锦,灯谜高悬。一场趣味十足的猜灯谜活动正在进行。“电视剧《繁花》海报字体灵感取自鲁迅编辑、设计的哪本杂志?”“鲁迅创作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最早发表在哪本杂志上?”在身着“新中式”装扮的工作人员引导下,观众们在展厅里寻找、聆听、拍照,玩得不亦乐乎。这场创意十足的猜灯谜活动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尤其给Z世代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灯谜答案都在展厅里,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发表在《新青年》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六年级的赵浚希兴奋地说起。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共生、相得益彰,绽放出独特的魅力,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在专题展厅,90后志愿讲解员高山人正在为观众们讲述鲁迅与春节的故事。“春节是鲁迅先生少有的闲暇时光,他会去逛逛书店,淘淘艺术品。”本次展览展出了大量鲁迅收藏的民间剪纸、木刻版画、金石拓片,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前来打卡。党员志愿者刘思仪说:“现在来纪念馆参观的年轻人很多,我也想用年轻人的语言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鲁迅,走近他很燃很热血的一生。”据统计,春节至今,来自“党的诞生地”的志愿者们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带来了200余场精彩的解说。

在元宵集市,以传统文化为墨、红色文化为彩的拓印版画活动颇受欢迎。木刻版画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鲁迅作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最早倡导和发起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此次中共一大纪念馆携手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了多款限定版画,观众们可以亲手体验。上海鲁迅纪念馆带来的版画《<心的探险>书刊封面》,其设计正是出自鲁迅之手,书籍封面采用了汉画元素,新颖精致。中共一大纪念馆带来的《“库宝”舞龙》则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合了石库门建筑和龙年的元素,寄托着“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的美好期待。上纸、刷纸、上墨、锤拓,一张张拓印版画映衬着孩子们明媚的笑脸,也绽放出中华文明之美,传承与创新之美。

春节至今,中共一大纪念馆客流量突破1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在馆方看来,这背后是文化自信和信仰的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新的一年,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继续用一次次创新尝试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文化内涵,用优质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建设伟大建党精神讲述和传播高地,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