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上海”有根有据,徐家汇书院启动“志在YUE读”系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当“城市考古”成为热点的时候,地方志图书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记录了城市历史的地方志,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诸多重新发现城市、理解城市的线索。作为上海文化地标,徐家汇书院昨启动了何以上海“志在YUE读”系列品牌活动。这也是上海第一个从地方志图书衍生出来的阅读活动。
今年伊始,一部“现象级”电视剧《繁花》热映,上海率先“出圈”,并引发了各地城市的一波花式“出圈”潮。从黄河路到进贤路、从外滩到南京路、牯岭路、和平饭店……,朵朵“繁花”在上海绽放。很多人在城市漫步,游走在这些热门马路,捕捉重新认识城市的线索。但事实上,这些线索都藏在地方志里。
“志在YUE读”是由上海方志讲师团和徐家汇书院联合推出的主题品牌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依托地方志丰富的文史资料和专家资源,结合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面向市民读者策划开展相应主题讲座、CITYWALK城市走读、读者沙龙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市民读者参与活动打卡集章还将获得徐家汇书院更多阅读权益。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在会上向徐汇区图书馆赠送上海地方文献,供来馆读者参考阅读。徐汇区图书馆(上海市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馆长房芸芳表示:“图书馆是书籍的殿堂。其中,地方志书是我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先后开展了两轮修志,共计编撰300余部志书,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全景式呈现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呈现一个奇妙却真实的上海。”
随后举行的“志在YUE读”首场讲座是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上海方志讲师团讲师沈思睿带来的题为“过年,上海人都去哪里轧闹猛?”的讲座。方志记录历史,关于岁时的内容当然不可或缺。从张灯结彩的豫园到摩肩接踵的庙会,从琳琅满目的年货街到人头攒动的餐饮食肆,上海人的春节,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沈老师以图片、视频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一些方志中的年俗内容,以及上海人过年最喜欢去的“打卡地”,在历史的细节中找寻年的味道。
记者注意到,接下来“志在YUE读”每月都会举行一场讲座,直到11月。而且每个月的内容都不一样,深度结合当月的热点。比如4月就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5月有博物馆日,所以讲座的内容是“博物馆之都形成记”;6月有上海国际电影节,题目就是“老底子的上海人去哪里看电影”;7月有巴黎奥运会,题目变成了“奥运季:上海体育场馆背后的故事”;8月有上海书展,当月讲的是“书展来啦!解码上海出版背后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