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蟋蟀来写人性之美,儿童小说引发成人思索
2024-02-2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几十年来,作家赵丽宏一直想写一个蟋蟀的故事。这次由新蕾出版社推出的《月光蟋蟀》,便成了赵丽宏了结一桩心愿之作。“作品写出来了,我心里如释重负。构想了几十年的蟋蟀故事,终于变成了一本可爱的书。”他对记者说。

自《童年河》之后,诗人和散文家赵丽宏便多了一个儿童文学家的身份。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童年的很多故事他都想拿出来与小读者分享。《月光蟋蟀》讲述了人类和蟋蟀奇妙邂逅、平等交流、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故事。赵丽宏以细腻唯美的文字写出了蟋蟀世界里的故事,也道出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思考,谱写了一曲自由和勇气的生命颂歌,用不一样的蟋蟀故事阐释人生道理,启迪读者有所思考。

“我写《月光蟋蟀》,并没有设定明确的主题。生命的道路百折千回,千变万化,蟋蟀的命运,也应如此。蟋蟀和人一样,要生存,要自由,要成长,要追寻世间的真善美。”谈到这部儿童小说的初衷,赵丽宏说:“人间的友谊、亲情和恋爱,喜怒哀乐,在蟋蟀的世间里也存在。这样想着,《月光蟋蟀》故事就在笔下渐渐发展成形。”

小说的创作首先就是要观察捕捉,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提炼,当一切都成熟的时候,小说就会纷涌而出。赵丽宏鼓励小读者多阅读,勤练笔,有一天也能写出好看的小说。他说,这些共鸣和感悟,这些生灵的形象,会发酵成长,会酿成小读者自己的故事,引出他们心中越来越深刻的思考。“通过对它们的观察,我们可以联想到人性,联想到身处的世界,想到我们作为人应怎样生活并善待生命,热爱天地间的万类生灵。”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校长周云燕,市西小学语文教师欧雯也畅谈了《月光蟋蟀》读后感,分享她们多年来致力于儿童阅读教学实践的经历,互动交流阅读的乐趣和美好。周云燕在春节假期旅途中,一直带着《月光蟋蟀》,“我辗转几个城市完成了阅读。旅行的时候,箱子里放一本书,整个旅行就变得不一样了。”

欧雯向读者分享了如何与好书“交朋友”——“‘月光无声地在天地间流动,那是从天上流泻下来的银色光芒,是一种神奇的召唤,召唤着沉睡的生命。’这是赵老师笔下的月光,表达自然。阅读文学作品,先不要想这本书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是要学会让自己全身心沉浸到故事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