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啦!3月1日起,社会公众可直接刷身份证或随申码进复旦大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复旦大学保卫处官网消息,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有序开放,自2024年3月1日起,将现行社会公众登记身份信息刷卡进校措施优化调整为直接刷居民身份证或随申码进校(或凭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有效证件登记进校),进校时间为每日6:00至22:00。
根据通知,师生、非在编在籍人员、退休人员、附属医院职工、教职工未成年子女和亲属、校友等类别人员进校方式不变,教职工因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仍可通过ehall(复旦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报备或邀请码方式邀请相关人员进校。校外车辆进校仍需通过ehall报备。
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或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时,将根据实际对每日进校人数进行适当的总量控制,届时将提前发布相关通知。
此前,社会公众要进入复旦大学可以在现场扫码关注“复旦信息办”公众号,根据菜单提示完成“非本校人员进校登记”后,收到通过提示后即可刷身份证入校。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在对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事实上,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关于大学校园对外开放的话题,多次引发讨论。先是高校逐步宣布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申请入校、对特定群体预约开放,到暑假、节假日期间部分高校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参观预约通道、吸引大批游客“抢票”,再到2023年末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入校一事,“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多次引发热议,公众呼吁高校向社会重新敞开大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
去年5月,上海多所高校已经优化措施,有序恢复对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刷本人身份证进校。校方称,实行实名制是为了方便校园安全管理。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裴小倩提交“关于支持引导市属高校文化设施高品质开放,助力建设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的建议。
在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全线拆除围墙、面向公众全面开放、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园之后,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这一坐落于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风貌保护区也起步全面融入“音乐街区”。2024年第一天,上音校园正式对外开放。学校首批推出了美育楼、音乐城堡和城市音乐会客厅三栋历史保护建筑,以及升级开放的上音歌剧院,向市民全面开放,在元旦假日为上海城市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裴小倩认为,应进一步做好对市属高校文化设施高品质开放的引导鼓励与支持激励,做好校园开放共享“后半篇”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