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变美、家园和睦……这里让社区自治力量凝聚起来
怎样整合社区自治力量,引导居民共同参与解决社区共性问题?
殷行街道工农三村有不少关心社区的热心居民,但在社区事务上难免“众口难调”。为此,居委干部积极联系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专业力量,合力打造居民自治温馨小屋。同时,以党建引领居民区“三驾马车”,通过项目化的形式,以团队品牌建设、开展民主协商、总结凝练做法等方式,合力促进社区多元参与共同治理。
团队建设,品牌叫得响
成立一个自治楼组理事小组、开辟一个居民议事区域、取一个叫得响的楼组名称、拍摄一张楼组全家福、编制一本自治账簿、制定一个楼组自治公约、开展一系列楼组自治活动……打造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自治品牌,工农三村选择从文明楼道做起。
社区干部带领居民推动楼组自治成果上墙,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居住楼道中正在发生的美好变化,激发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共治氛围,提升感受度与获得感。居民刘阿姨说,“现在大家都很自觉,楼道公共区域不仅没有堆物现象,还会主动把自家门前打扫好。大家都有这个意识,那还愁楼道环境不好吗?”
民主协商,议事有着落
小区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调动居民骨干参与社区自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区治理在实践中总结、在规范中提高,不断完善社区议题的发现和解决机制。
记者了解到,工农三村居委会“腾笼换鸟”,通过空间微改造,让居民有了一个议事协商社区问题的场所,大家围绕社区微更新、微改造等项目,各抒己见谈需求,群策群力想办法,通过议事协商推动解决社区突出问题。
“我们在积极凝聚社区多方力量,开展以‘便民、利民、富民、安民、育民’为主题的党建实践活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切实改善社区面貌,形成社区新活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工农三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跃华说。
如今,工农三村形成了一套“三上三下”工作法,有效推动小区治理难题破题。
“一上一下”聚共识,通过居民接待日、意见箱、议事本等方法,认真收集居民反映集中的社区治理难点,由居委搭建平台,邀请居民代表、社区民警、属地物业、社区达人等多方共同参与。
“二上二下”立方案,大家共同商定社区事务的轻重缓急,再“量身定制”研究解决方案。比如针对美丽家园改造、垃圾分类等社区重点工作,先后形成了公共绿化带调整、停车位重新分配、新增建筑垃圾厢房选址、小区设施微改造等多项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再如小区的5处垃圾分类投放点美化,根据居民意见设置了洗手桶,形成了垃圾桶清洗点位改造方案,由此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上三下”重落实,针对小区“停车难”等矛盾,社区自治形成方案,由物业、志愿者组成停车管理小组,重新合理划分车位,并对未停放在规定位置的车辆进行移位,确保小区通行安全。此外,同步优化调整绿化,既保持了小区绿化覆盖率,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题。
为保障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殷行街道不断在实践中丰富“人民建”与“为人民”理念的有机融合。工农三村是街道辖区88个小区的缩影,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完善自治平台、赋能基层治理,切实推动解决了各类社区治理的突出难题,激活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开拓社会治理格局。
编辑:黄烨
来源:上海杨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