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大学生德华”梗里的中国式亲情
2024-02-29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我们去看看小姨起床没”“叫舅舅带你去”“你去和叔叔玩”……“德华”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

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大学生们回家纷纷开启“保姆”模式,化身“大学生德华”。这个词源于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角色江德华,她在家中担任了照顾5个孩子的重任,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幼儿园园长”。

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在放假后也选择了类似的角色,帮助父母照顾哥哥或姐姐的孩子,成了家庭育儿的新力量。网络上有个说法:“大学生放假回家,只能靠家务活来维系亲情。”实际上,无论是选择照顾孩子还是主动承担家务,这些行为都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视和积极维护。

在校园,大学生虽然过着独立的生活,但多数时候他们仍然被视为孩子,享受着父母的照顾。然而,当他们开始照顾下一代时,他们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从一个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者。

另一方面,“大学生德华”现象更是代际互助的真实写照。一位网友就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我妈看我四姨长大的,我小时候是我四姨看大的,我四姨的儿子是我看大的,现在他放假来我这帮我带崽。”

“21岁未婚未育,已有8年带娃经验。”这句吐槽也在说明,无论是体能还是教育理念,放假回家的姑姑小姨或是舅舅叔叔,无疑是替代老一辈照顾孩子的更优人选。这种身份的转变促使他们思考更多的问题,例如如何平衡人际关系、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与责任心等。这些思考与实践,无疑会加速他们内心成长的步伐。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这种互助精神不仅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成长与锻炼的机会。这种从“长不大的孩子”到“可靠的大人”的转变,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提升,更是年轻人内心成熟与责任感增强的体现。

不过,无论是在家庭内外,任何的帮助都不应该成为理所当然。是否成为“大学生德华”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德华”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对于那些选择不承担照顾孩子责任的大学生,我们同样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优先事项,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专注于学业或个人兴趣,而不是家庭责任。

让我们回到《父母爱情》,在剧里,德华对一家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哥哥对她充满感激,而原本个性截然不同针尖对麦芒般的姑嫂最后亲如姐妹,侄子侄女们也骄傲地说“我是姑姑带大的”。这正应了那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无论是否成为“德华”,我们都理解并接受每个人在家庭里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贡献方式。家庭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需要不同的成员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其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