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作品,才算讲好了中国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月29日晚,乐坛令人瞩目的90后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和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周颖,联袂演绎了勃拉姆斯的经典曲目。这场音乐会上,他们还合作完成了华裔作曲家周天作品《霎那间》的中国首演。28日,两位艺术家接受记者专访时,在勃拉姆斯之外也特别讲述了和周天就他这部中国作品的探讨。“怎样的作品,才算讲好了中国故事?”钱骏平告诉记者,他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事实上,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在内的很多中国音乐人,也同样在探索这个课题。
用中国思维方式创作的作品“很中国”
作为上交新乐季的重磅演出之一,《钱骏平演绎勃拉姆斯》这场音乐会的“硬菜”当然还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经典。音乐会演绎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和《A大调第二小夜曲》作品16,这也是上海交响乐团熟悉并相当有特色的曲目,钱骏平表示:“我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曲目调整到我和小提琴独奏周颖以及上交大乐队三方都舒服的状态。”对最终的呈现,上海的乐迷们也相当认可。
秉承上海交响乐团近年来力推中国作品的惯例,音乐会的开场曲目,选择了华裔作曲家周天的《霎那间》。后者2018年凭借《乐队协奏曲》获第6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奖”提名,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2019-20乐季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这位在国际上成名的作曲家如今已在国内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钱骏平一直在跟周天交流这部6分钟作品的创作理念,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周天的交流非常“舒服”,“我们作为一名指挥,拿到一个谱子就相当于充当了‘解码器’,而作曲家就是‘编程’的,每次我们交流作品都会非常顺畅。周天会详细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绝大部分的时候我都能够懂他的想法。因为思路清晰,所以乐团也掌握得非常快,第一次排练20分钟,我们就能够演了。”
在他看来,《霎那间》相当中国,“就像作品介绍里说的,这部作品是从傣族舞蹈中获得的灵感——当然,对一部音乐作品来说,创作的最初动机来自傣族舞蹈,并非最终呈现的就一定是傣族舞蹈,但仔细听,他作品中有一些些调调是有傣族那种感觉的。”
钱骏平还指挥过周天另一部写当年华工在美国修铁路那段历史的作品《礼献》,也能从中感受到作曲家的鲜明中国式情感。他说:“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讲,中国音乐家怎么样才算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得考虑什么才是交响乐中的中国故事。”
钱骏平18岁出国留学,也一直在西方生活和工作。“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跟西方人有很多的不一样,来自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维方式,其实有很多的优点,如果西方能够学习这些优点,这个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和平、更包容。所以,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交响乐要讲中国故事,都是跟中国的思维方式有关系的,这些思维方式,完全可以体现在音乐里面,这是有办法创作出来的。”
小提琴独奏家周颖对此“深表赞同”,她笑称自己就是大家戏称的“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作为华裔,我父亲来自上海,我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家有意识地让我沉浸在中国环境、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中。”她也因此在文化上更为包容,“作为音乐家,我们应该是文化的使者”,而这样的理念,跟中国故事希望阐述的理念,一脉相承。
上交推动青年艺术家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2018年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美籍华人小提琴家周颖被誉为当今最具探索精神的音乐诠释者之一。赛事对于这些青年艺术家,赛后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与此同时,这也带动了青年艺术家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
“比赛结束之后,我也一直和小提琴比赛办公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络,我也会征求他们关于我事业发展的意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老师和上海四重奏的李伟纲老师,都对我有很多具体的帮助,包括音乐技艺方面的,也包括演出机会、职业发展方面的。”周颖透露,这次除了和上海交响乐团再次合作,她还将有中国五座城市的巡演——将首次与广州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合作。而在国际舞台,她将与包括拉荷亚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和圣克鲁兹交响乐团等在内的乐团合作协奏曲,此外,还将在圣克鲁兹交响乐团担任驻团艺术家。
在参加了上海的小提琴比赛并夺冠后,周颖一直对决赛中演奏中国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印象深刻”,“正是那首曲子之后,我开始超级热爱他的音乐”。她透露,未来的演出计划中,自己将与罗格谷交响乐团合作演绎陈其钢的这首《悲喜同源》。“与此同时,我还将和作曲家Vivian Fung一起前往中国贵州进行田野考察,通过融合自身小提琴家的音乐人身份以及母亲的民间舞蹈家身份,探索音乐、舞蹈和文化的交汇点。”她透露,采风的感受她将形成一部小提琴独奏和电子乐作品,于2025-26音乐季的独奏巡演音乐会中首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