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对大学教育影响几何?在沪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
2024-03-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实习生 李蕙兰/剪辑

“去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年,今年初文生视频模型Sora问世,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判断Sora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就Sora大模型兴起后对教育的影响展开热烈讨论。

OpenAI近期发布的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大幅刷新行业多个指标,重新定义了AI文生视频在现阶段的技术极限,颠覆了生成式AI在视频领域的全球市场格局,被公众誉为给2024年的AI生成世界扔了个“王炸”。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这几年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也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华东师大有专门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同时,对华东师大这一教育大校而言,大家预判,人工智能会对教育本身产生巨大影响,影响里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快速推进,既改变了原本的知识生产模式,又影响了知识传播与应用。面对Sora的横空出世,高校教育系统究竟该如何接招?针对于此,各大高校正快马加鞭进行高水平研究。

梅兵透露,华东师大当前正在开展“数智跃升”计划。“数智跃升”计划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科研范式、教学出发,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度剖析,鼓励学科融合,开发“数智人”理论和技术方案,在多个学科领域研制特色大模型。“数智跃升”将推进数智跃升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路,在育人方式、科研范式、治理体制、数据体系、师生素养等方面实现“数智化”突破创新。

梅兵提出要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改革。首先需要打破学科固有的教育体系,改变教育内容。面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这类话语,强有力的回应便是提高学生素质。AI作为一项辅助工具,只有学会运用它才能打赢这场战役。对此,梅兵代表建议:“一定要将提高学生数字素养、跨学科能力的培养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她认为,只有勇敢地拥抱新技术,以创新思维应对挑战,才能够创造更多可能性。

也因此,相关培养举措要快步跟上,其中之一就是在数字时代改造既有的传统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也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发现和盘托出。他认为,要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研究领域,并不是取代传统专业,而是设置双学位、跨学科打造“人工智能+”、在主导专业中加入人工智能方向等。

当下,一些中小学已经出现AI助教、AI教师这类教育方式变革。戴立益认为,在大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试点,AI为教师进行辅助,或是让AI在课堂教授,教师在后台进行辅助跟踪。“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原来一个老师面对50个学生可能很吃力,特别是一些需要批改作业的学科,现在有了AI可能就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样也有利于大规模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梅兵代表也接话道。目前,华东师大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会批改作文的AI,从实践效果来看,人工智能批阅的作文,一点不比语文教师逊色。

一系列举措要在锻炼学生数字思维能力,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上下功夫。面对知识生产快速变化,不断更新迭代,梅兵代表还建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人工智能的浪潮打来时,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去深入、系统、前瞻研究的大课题。”她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实习生 李蕙兰/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