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幻想一步到位,不如一步步就位
2024-03-0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随之而来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就业焦虑、教育焦虑等社会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委员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大学生实现就业。

应届毕业生就业,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个“难”到底“难”在哪里?许多大学生认为难在择业,为此纠结、犹豫,仿佛第一步迈错了就无法回头,第一步走对了就一马平川。而真正的“难”,是从学生到工作者的适应、成长过程,对于“难”的误读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常常陷入一些误区。

首先是潜意识中的职业贵贱认知误区,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跟风市面上蓝领、白领、金领的职业世俗认定,对于那些所谓的“贱职”采取了躲避的心态,不仅自我抬高了就业门槛,也把就业的路越走越窄。

所谓职业贵贱之分,往往也来自于学历包袱误区。不少大学生认为高学历、名校出身就应该对应大厂,把“求职”当作了用人单位的“求贤”,加固了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有人建议学生们不要排斥那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厂,也只有中厂、小厂才有“求贤若渴”的欲望。而让自己职业的快速成长期与企业成长期同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职业生涯充满了变数和机遇,有时候甚至就像是一场探险,一步到位获得所谓理想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最大的误区。这些年“上岸”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学生圈内,考进名校就是“上岸”,成功考研是“上岸”,完成考公是“上岸”。现实是考进名校只是登上了一艘速度更快的船,成功考研只是暂时“登岛”,即便完成考公也只是站上了岸边,真正的职业生涯是上岸以后一步一步该怎么走。

在学校的环境中无论如何努力,和行业里干了三五年的社会人相比,大多数人都无法磨平巨大的经验技术鸿沟。所以一些学生陷入非理性空想误区,只是在蹉跎岁月,甚至是在崩塌的心态中陷入躺平。这些学生之所以还能空想还能躺平,唯一的解释是有替他们负重前行的家人。

真正理性的思考,是对于职业生涯的梳理和计划,至少在就业前能确立一个未来自己想从事的领域,未必是所学的专业,但必须充分了解该领域,并通过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求职中累积优势。

大学生面对就业,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改变观念。就业一步定终生的陈旧观念,早已在时代的车轮下成为历史。尽管当今世界的风云突变在经济层面带来许多困难与变数,但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正在回暖,以新质生产力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更应该以平实之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一步无法登天,但一步尚能踏地,脚踏实地一步步在职场中磨练自我,朝着理想职业迈进,别让自己在“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等”状态下蹉跎岁月,错失机会。

当然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乃至更多社会力量团结聚力,共同为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在两会期间指出,目前高校教育和很多科技运用、企业的产业有脱节,导致用人单位与学生无法很好地匹配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则呼吁用人单位更多地关注岗位需求,不要盲目地在学生学历上“卷”,而导致更多的内卷和焦虑,“教育焦虑不应该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个主色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