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驻场宛平剧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作为“家门口的博物馆·2024红色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由徐汇区教育局会同徐汇区文旅局并联合上海歌剧院和宛平剧院共同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公益演出,将于3月5日-8日在宛平剧院驻场4天连演8场,徐汇区内20所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试点校近7千名师生,将得以重温《义勇军进行曲》在百代小楼首次灌制的幕后故事。
上海歌剧院表示,该剧通过音乐及艺术化的手法介绍国歌创作中的点滴历程,展现国歌的艺术价值及深远影响,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了解国歌的故事,回眸国歌的心动瞬间,将红色文化厚植童心,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 用原创歌剧讲述“风云儿女”的故事 ◆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以纪实文学作品《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为文献依据,贴近历史真实、关照时代特征,艺术化地讴歌了那个“风云时代”中涌现的“风云儿女”。
这部歌剧讲述了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这些进步青年,参与、亲历、见证《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过程,生动刻画了“用笔做刀枪”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
《风云儿女》的主创团队是如此年轻:田汉创作歌词时是36岁,聂耳谱曲时才23岁,夏衍35岁,司徒慧敏25岁,许幸之31岁……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国歌背后这群优秀的青年楷模,足以成为后人汲取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起来”“前进”。
红色是上海永恒的底色,上海歌剧院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在《江姐》《长征组歌》等一部部经典作品的演出与《晨钟》《田汉》等原创歌剧的创排中薪火传承。
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由上海歌剧院、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上海歌剧院精心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了文旅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
◆ 用红色文化激活“大思政课” ◆
2024年,随着上海歌剧院新演出季的发布,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也随之拉开了巡演序幕。自2月亮相浦东群艺馆东剧场大获好评后,此次驻场宛平剧院,更加拉近了红色主题与青年一代的距离。
在此次驻演过程中,为了能够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理解剧情,原创民族歌剧幕后的主创们对剧情内容及舞美做了不少新的调整。“因地制宜、因势制宜”亦是上海歌剧院在红色文化教育推广过程中颇为用心的表现之一。
多年来,上海歌剧院始终致力于红色文化挖掘,激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通过进校园的方式将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材,引领青年一代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力量,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为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全民化、全面化不懈努力。
作为首批上榜社会大美育课堂的剧院,宛平剧院完善提升剧场“文化软实力”,转为“文化发展力”,本次与徐汇区文旅局、上海歌剧院联动,将专业文化场化身高雅艺术进校园“课堂”,所进一步常态化打开剧院白天的大门,推动剧院向社会全方位服务能级。
据悉,继此次驻场演出之后,上海歌剧院还通过音乐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将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带进校园、社区,今年上半年,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计划巡演32场,覆盖观众约3万人次,在沉浸式的“大思政课”鉴赏实践中,深化拓展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党史教育可见可感,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