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研究生成廉价劳动力,症结在于导师掌握绝对支配权
2024-03-06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研究生招生机制和提高研究生待遇的提案,指出当前有的导师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这不利于研究生成长,也有违国家培养研究生的初衷。丁洪呼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丁洪委员的提案可谓切中时弊。长久以来,有关研究生待遇偏低、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不睦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甚至有酿成极端事件的。我们也时不时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研究生吐槽被导师随意使唤,以至于有被压榨、被盘剥之感。有网友犀利地指出“研究生比实习生都划算,不用pua、不用劳动仲裁、不谈报酬,一下干三年,用废了年年来新人。”研究生苦廉价劳动力久矣。

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上世纪80年代,连本科生都是稀罕物,如今别说本科生,研究生也不再金贵。然而,这不应该是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理由。

近几年研究生持续扩招,固然出于多种考量,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对此,教育部曾反复强调。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明确指出,研究生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归根结底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由此可见,把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与教育部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2020年教育部就颁布过《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要求制止此类现象。可为什么屡禁不绝呢?除了上面提到的客观原因,结构性因素或许更为根本。

众所周知,在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中前者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在教学、科研、论文、就业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卡”研究生脖子。这使研究生处于弱势,而监管的缺位又加剧了其不利处境。个别导师就滥用支配权,把名下的研究生当谋取私利的工具,任意使用。时下,研究生普遍将导师唤作“老板”的风气,其实就是双方不对等性在日常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想改变现状,就要打破结构性因素。丁洪委员就在提案中建议,大幅提升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待遇。但是,待遇谁来定、谁来给?如果一切都由导师说了算,便意味着研究生仍然被拿捏。这就要求高校有所作为,确立相应制度,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当然,提高待遇只是一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消除“研究生沦为廉价劳动力”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导师掌握“绝对支配权”的现状,真正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所规定的,“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等事项。

而这,有赖于更深度、更广阔的变革。如此,才能让研究生教育的效用最大化,真正造福社会、造福国家。这也是对广大研究生个人成长负责。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