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油条1元打包费,你遇到过外卖打包费“刺客”吗?
2024-03-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网络截图

每多点一样东西就多收取1元打包费。点外卖的时候,你有被强制打包费背刺过吗?近日,不少市民向12345投诉外卖平台存在强制收取打包费的问题。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强制收取打包费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呼吁外卖市场规范收费。

强制收取打包费

多位市民投诉外卖平台

市民李先生近日向12345投诉称其在饿了么叫餐时,发现订单结算页面显示有一项打包费,价格为2元。他认为此项收费不合理,因为据他了解,打包费成本实际上就几毛钱而已,但是平台却超额收取2元,他多次向饿了么平台反馈这一问题无果,遂打电话向12345投诉。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市民林先生身上,他在饿了么购物时被重复收取了1元打包费,其向饿了么反映之后,对方称可以补偿他10元无门槛外卖券,但林先生对此并不认可。他向12345接线员表示,希望对方按《消保法》退一赔三,赔偿500元并对饿了么的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针对以上市民们反映的打包费问题,记者查阅了饿了么外卖平台,其打包费说明显示,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需基于外卖业务特性对您的外卖商品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材料进行打包,收取相应的打包费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记者发现某连锁早餐外卖店铺即便是1颗茶叶蛋也要被强制收取打包费0.5元,小份酱香薄饼被收1元打包费,1份现磨热豆浆被收1元打包费,1根无矾大油条同样也被收取1元打包费,而且每增加一种商品就要叠加1元打包费。

但实际上,根据记者以往在该店铺收到的外卖经验来看,并非每一样食物都是分开来打包,而是将几样不同的食物打包放在一起,并不需要按照食物个数来使用对应个数的包装袋。且该早餐店铺使用的包装多为印有本店logo的纸质包装袋,并非平台打包费说明里提到的国家政策规定的塑料购物袋。

市民建议

外卖打包费能否由强制变可选?

市民王女士日前也拨打12345反映,饿了么平台和各商超合作,通过线上各渠道售卖的商品,但是却强制性向消费者收取额外的打包费。她认为打包费设置得非常不科学。

“现在倡导环保消费,商超卖的商品已经有外包装了,再使用那么多塑料袋打包,每天要多用多少塑料袋,着实令人担忧。”王女士说道。

同时,王女士还建议外卖平台把打包费从原来的强制收费改为选择项,和商超的协议(附加项)里把打包袋都改为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袋。

的确如王女士所言,目前,外卖平台打包费是直接添加进商品合计价格页面,结算时直接算入需支付的总价格,并没有单独列出来,也没有任何可选可取消的选项,实为强制收费。如果不想支付对应的打包费,那么就无法下单订购商品,因为商品和打包费收费全都绑定在一起了。

上海市消保委

强制收取打包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这种强制打包费的做法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外卖产品的价格理应包含基本的打包费用。在消费者购买外卖食品时,打包是服务的一部分,理应被包含在食品价格中,而无需额外收费。单独收取打包费无异于对消费者进行了二次收费,这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其次,将外卖打包费作为价外收费,实际上是一种“低开高走”的商业套路。消费者在比较不同品牌、不同平台的外卖价格时,往往会因为额外的打包费而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这种做法不仅模糊了价格透明度,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最后,以环保名义收取的包装费实际上是对“禁塑令”的扭曲。一些商家以环保为名,对包装袋、包装盒等进行额外收费,这不仅未能有效减少外卖包装的使用,反而因为外卖包装成为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导致其使用量不减反增。这种做法背离了环保的初衷,也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规范外卖市场的收费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服务时,要仔细阅读费用明细,避免因不透明的收费而遭受损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网络截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