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谁的青春不迷茫?别害怕大四的戒断
2024-03-12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3月12日是考研国家线公布的日子。一大早,大学生们就将#大四是一场巨大的戒断#顶上了热搜词条,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巨大共鸣。

考研的年轻人抱着“上岸小狗”,在各种象征好运的图文视频下面高呼“上岸”,啼笑皆非地演绎着独属于21世纪的新“玄学”;闭眼咬牙想象着“社会毒打”的年轻人,则如蹦极前一般给自己拼命加油打气,挥着拳头正告自己“要迈出舒适区啊”。

无论是决定考研还是决定找工作,本科大四都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在这个阶段,前一刻还在说“谁还不是个宝宝”的“宝宝们”,突然就能真切感受到社会这个庞大机器运转的威力,多少都会犯点儿“巨物恐惧症”。

戒断,是个医学用语,指的是停止长期使用的药物或者减少剂量;而戒断反应,则是指戒断后,对药物已适应甚至依赖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特殊的不适症状。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将大四之前的人生,视为无忧无虑享受着父母哺育的“天使期”,如今突然要自食其力了,害怕、困惑、迷茫自然难以避免。

我们都经历过那个阶段,深知那种无助和恐惧。我毕业实习的时候,经历过实习评价不错但单位“突然不招人”的困惑;友善的部门领导推荐我去了另一家单位后,又遇到了因出差错过招聘考试的乌龙,最终也没能成功就业。虽然我在一个月后签约如今的单位,但那一个月的茫然无措,成为至今都难以磨灭的记忆。所以,我们对喊出“大四是一场巨大的戒断”的年轻人,要伸出大拇指360度点赞,因为,他们不缺面对不可知未来的勇气。

不可知,是人类感觉恐惧的根源之一。可是,人类社会其实又没那么可怕,它拥有自己的运行规则,相比于出生后第二天就要从高高的悬崖跳下、要拿生命赌明天的白颊黑雁,无需一直经历生死考验的我们,已经幸运太多。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学会适应戒断反应,并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首先,就是要尽早清晰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定位。理智自我分析,并适当多和周边人、前辈聊聊,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出信心,也摸准自己的短板,以便弥补或者隐藏。大学教育只是学识的起点,毕业于985或者211的,不能好高骛远、沉迷于“天之骄子”的幻象,毕业于普通大学的,也不用妄自菲薄,认为人生就永无出头之日。在人生的长跑中,有的人会泯然众人,有的人会风起云涌,得之我幸,失之坦然。

离开象牙塔,不代表就离开了学习。在任何时候,有机会都能随时开启新阶段的学习——乐于学习的意愿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将是所有人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不断储备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强大到让别人羡慕的自己,那个时候,机会无需你追逐,会成为路边任君采撷的果实。

说“大四是一场巨大的戒断”,无非是听惯了那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可更准确地说,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又有“容易”二字呢?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但不断升级打怪过程中的那种充实感,才是人这一生,最迷人之处啊。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