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在尹桂芳先生面前,我始终是一名学生
2024-03-1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年是一代越剧宗师尹桂芳诞辰105周年,大师虽早已离开,但她的艺术枝繁叶茂。“越剧尹派宗师尹桂芳图文展”今天在川沙戏曲展示艺术中心赵氏工坊揭幕。而晚上则会上演“风·信·子——闽越风越剧专场”,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携新收的弟子集体亮相,呈现尹派艺术的繁荣。

尹桂芳是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的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尹桂芳把艺术视为生命,推陈出新,创造求变,塑造了众多经典艺术形象。尹派艺术自然大方,雅俗共赏,唱腔舒展顺畅、刚柔并济,表演气韵生动、洒脱深沉。此次尹桂芳图文展从“尹桂芳的家国情怀”“尹桂芳与她的尹派艺术”“尹桂芳与她的传承者”等方面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大师的艺术人生,其中不少图书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这个图文展的推动者之一正是尹桂芳的爱徒、著名尹派小生赵志刚。赵志刚告诉青年报记者,50年前,他11岁时走进了上海越剧院学馆学习。1981年,他凭借一曲“桑园访妻”得到了尹桂芳的认可,也得到了袁雪芬的肯定,并让赵志刚排了第一个尹派大戏《何文秀》,他从此开始学习传承越剧尹派艺术的道路。

尹桂芳对艺术的传承从来都是严肃而认真的,对学生的关爱也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点。赵志刚还记得,2000年排演尹(桂芳)袁(雪芬)版《红楼梦》前,他来到尹桂芳家中。那时老师的右手已经不能动,她便用左手在赵志刚的手心里颤颤巍巍地写下了一个“情”,这是演好贾宝玉的一字诀,也是赵志刚的鼓励。

赵志刚告诉记者:“在尹桂芳先生面前,我始终是一名学生。当年,初到上海的尹桂芳、袁雪芬、越剧十姐妹就是以一种学生的态度向电影、话剧、京昆学习,才有了越剧迅速的发展,并在上海站稳脚跟。‘学习,永远在路上’,这也是尹老师及前辈们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尹派艺术薪火相传,江山代有才人出,尹桂芳把对越剧事业的追求化作对后辈无私的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尹派弟子,成为越剧舞台的中流砥柱。

也就在尹桂芳图文展开幕的几天前,赵志刚举办了集体收徒仪式。其中男小生7人,女小生5人,年龄最小的庄泽宇今年12岁,是赵氏艺教小花班学员。五位专业弟子分别是来自上海越剧院的王清、郭茜云、张杨凯男、冯军和来自宁波市鄞州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的刘婕。作为中青年一代优秀越剧演员,他们都是各自剧团的骨干演员或青年新秀,在全国及省市级展演评比活动中获得各项荣誉。七位业余弟子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应该说,在越剧众多流派中,尹派的传承是比较枝繁叶茂的。这在今天同期举行的“风·信·子——闽越风越剧专场”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此次演出汇集了刚刚拜师赵志刚的一批青年尹派演员,通过“风”“信”“子”三个篇章,许多尹派经典唱段得以重新演绎,让越剧迷耳目为之一新,也让他们看到尹派未来的希望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