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奋斗|苏莉:希望打破社区的那堵“墙”,通过数治化等手段营造社区新氛围
2024-03-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张彤彤/文、图、视频

从19岁开始,一毕业就进入社区的苏莉年龄不大,却已经是一名社区“老法师”了。20余年,足迹遍及六个不同的居民区。如今她的是宝山区友谊路街道长滩居民区的80后书记。

长滩于她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社区,就像一张白纸。这三年多来,她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方法,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将长滩填充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数字赋能社区“智”理 

  盘活数治资源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苏莉与郑炜讨论工作

2020年12月,苏莉被组织安排调任至长滩第一居民区。到任后的苏莉立即用双脚丈量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她的身影总是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晚上九点,苏莉的手机屏幕上仍闪烁着微信的消息。她正在与19号楼的大组长郑炜讨论电梯安装监控的细节。郑炜称:“我和苏书记属于典型的‘不打不相识’。她刚来时,我心里有堵墙。但这堵墙,是她一砖一瓦拆开的。”

“长滩居民区是大型商品房小区,共2589户,6600余人,其中18岁至45岁居民占比达65%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社区内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能人、达人多……”讲起长滩居民区的情况,苏莉如数家珍。

针对社区年轻上班族多的特点,她用好数治手段,多渠道调研摸准居民需求,以“多方共议”为路径,以“汇、定、议、评”为抓手,即意见征集、确定议题、协商议事、监督反馈,力求得到客观准确的需求清单。

她还建立“线上观察员”队伍,将社区干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纳入微信群管理,做好社群运营管理,吸纳骨干居民报名担任“线上观察员”,线上听取居民呼声,及时传递沟通信息,居民区党组织快速回应处置,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针对居民的切实需求,苏莉努力盘活数治资源,多元化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方便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白领公寓住户、非户籍居民等家门口办事、就近早餐等需求,发挥精神卫生中心、区城运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友谊路监管所等区域单位资源优势,建好“数字小屋”,整合“一网通办”“一键叫车”“医疗一体机”等数字化服务设备,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提升居民办事便捷性,共享数字化生活红利。

在社区岗位上遇到的很多都是婆婆妈妈的事。这些年,苏莉一直在学习如何将数字平台和社区治理结合起来。她发挥“长滩社群”作用,在业主代表的推选过程中,尝试并探索出居民线上参与自治新路径“三步走”,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带给业主较大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选效率,拓展社区数治效能。

把“C位”让给居民

  让大家畅所欲言社区大小事  

苏莉调研非机动车车库消防情况

社区居民意见看法多、民主意识强。针对这一特点,她充分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推行以居民说事、民主议事、“代表会议”定事、聚力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工作法,把“C位”让给居民,同时凝聚双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达人等“i长滩”多元共治力量共治社区。

“社区里的大事儿小事儿,苏书记总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大人小孩儿的参与感特别强,社区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居民陈大爷这样评价苏莉。

今年2月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2.23”大火酿成惨剧。事发后,长滩居民区的微信群里充斥着居民们对于小区安全的担忧和讨论。苏莉告诉记者:“长滩居民区不少小区的楼层最高达到30层,最低也有8层。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确保消防安全尤为迫切。”

苏莉亲自组织了一支队伍,对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对电动车及充电设施的全面了解。自查的同时,她还联动消防专业力量对社区的消防设施彻查并整改。为了进一步减少潜在的火灾风险,苏莉决定在非自动车库实施监控全覆盖。

苏莉很清楚,真正的安全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持,更需要居民的理解与配合。“这不仅仅是物业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乃至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参与。从制度建设到日常监管再到提升用户安全意识,我们必须全方位发力,为居民构筑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苏莉说。

此外,她还充分发挥“社区小先生家长群”、“支部党员群”、“居民楼组群”等线上“小网格”作用,引导居民“群”策“群”力,参与社区治理。不仅如此,她还完善“双减小课堂”,引入社会组织,开设四点半课堂、暑托班等项目,缓解青年家庭孩子接送难题;整合党群阵地、社区达人资源,开设“育龄妈妈俱乐部”“心灵舒压”“亚健康干预”等服务,为不同年龄段群体提供各类服务。

遴选社区“总监”

  打造家门口的“公共客厅”  

四点半小课堂

在长滩居民区,一块挂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告示板正讲述着社区的生活节奏。告示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周内的各种活动:203会议室的舞蹈课到晚上的少儿钢琴课、207室的居民大会和心理咨询、209室的葫芦丝提高课和长滩合唱团的排练……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是苏莉用心组织的。

在长滩居民区党群中心,居民们自己拍摄、绘制的长滩展陈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另一面墙上,医疗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萌宠自治小组、葫芦丝队、时装队、舞蹈队等……这正是苏莉以党建引领,积极整合辖区资源,不断探索盘活区域资源的一项项成果。

她深入挖掘社区达人、能人,丰富“聚谊家”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内涵与外延。在她的带领下,长滩快速组建瑜伽、葫芦丝、时装等多支文化团队,遴选社区“总监”,以文化交流促友谊;成立“医友健康直通车”,定期推送健康讲座与专家坐诊服务;开展亲子手工制作、环保创全宣传、“社区小先生”等,以“孩童”带动家庭融入社区。如今聚谊家已然成为长滩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客厅”。

“以前我从没想过社区可以这么丰富多彩。”搬到长滩社区的居民黄启群告诉记者,“现在下班后我可以去上书法课、美妆课。和父母吃完饭后,我们还会沿着长滩走上几圈,特别惬意。”来到长滩后,黄启群发现了社区原来是可以充满活力和温暖的。下班后去社区上课成为了生活中的一抹小确幸。

采访正值舞蹈班上课时间,舞蹈室阿姨们的笑声不断传来。苏莉表示,自己不仅仅希望居民可以在社区就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她更希望能够重新连接起居民与社区的深厚联系。在这里,居民不仅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在共同的活动中重建“熟人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出邻里间积极主动的治理动力。

在苏莉看来,现代大都市里,由于人员流动性的不断扩大以及日常生活的无交集,以至于常常出现即便是对门邻居也多年无交往、互相不知姓名的情况,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呈现陌生化、冷漠化态势。

也因此,她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社区空间,让老人、孩子、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共鸣。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长滩组织各种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的亲密联系,在遇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大规模社会风险时,就会转化为强大的集体力量,使社区能够成为居民在风险社会中的坚实后盾。”苏莉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张彤彤/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