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轻人来到浦江镇,用一座艺术装置讲述种子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闵粳366”“秋优金丰”“八月粳”……这些都是闵行区的农业大镇浦江镇种植的优秀水稻品种,今天,它们的种子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了浦江镇联民村滨江中路夕阳水岸。
在上午举行的“高校助力乡村振兴 华理浦江合作签约仪式”上,“浦实有华”艺术计划的第一个大型装置:“光与种子”正式亮相,10种农作物的种子被融入其中,将闵行和浦江的故事娓娓道来。
草长莺飞,江风轻抚,阳春三月的联民村,更加让人心旷神怡。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这个五彩缤纷、活力四射的艺术装置矗立在黄浦江边,不少人已经赶早前来打卡。“光与种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组五彩缤纷的月洞门,第二部分则是由60个盒子所组成的种子墙。
“月洞门其实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法,更有圆满、团圆的寓意,我们设计的月洞门是有一个从小到大,再变小的过程,象征了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我们在月洞门尽头的种子墙上也留出一个小框,有框景的作用,大家在顺着一道道月洞门走过时,可以在这个小窗口停留驻足,欣赏浦江美景。”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研一学生邱文倩介绍。
“在种子墙的部分,我们设计了两种盒子,第一种是装有真实种子的盒子,每个盒子由16片亚克力板构成,其中后板为波纹板,营造一种朦胧的背景效果;顶板为镜面,用于反射光。盒子特殊的亚克力材质有镜面的效果,创造新的拍照打卡方式。解说牌我们是用3D打印机打印拼装的,第二种是科普盒,我们把浦江镇一些特别的果蔬进行了拟人化的涂鸦处理,并且提取了每个农产品的特点,希望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浦江镇的优质作物品种。”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研一学生周天懿补充道。
原来,“光与种子”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浦江镇农服中心与万华化学共同策划的。景观规划设计系系主任林轶南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其主持的国家一流课程《设计基础》的课程作品,此次一共有两名研究生、五名本科生参与其中,用年轻一代的创意和热情,助力乡村振兴。
至于作品的灵感来源,林轶南表示,在前期对浦江镇农业的考察中,他们得知,浦江镇的基本农田面积占全闵行区耕地面积的74%,浦江大米、七宝黄金瓜、龙华水蜜桃都是浦江镇的著名农产品。“我们就想,孕育这些农产品的是一颗颗获奖无数的种子选手,但它们从发芽开始,便不见阳光,在黑暗中孕育了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另一方面,万华化学是中国知名的亚克力原料生产商,而亚克力是现代工业中光的最佳伴侣:汽车透镜、LED灯珠、甚至电脑和手机的导光屏,都有它的身影。所以,我们就想让光的导体与隐于黑暗中的种子相遇,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就与浦江镇就开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林轶南先后带领学生们参与到友建村、汇中村、立民村、汇北村、勤劳村等项目,还主持了群益村提档升级的设计工作。另外,谷杰粮食合作社的大米啤酒设计也是由该学院教师设计的。在此基础上,双方提出创造一种新的深度合作关系,于是就有了“浦实有华”艺术计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