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走出校园,构造育人新模式
记者 曹莹
2024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的日子。
五年来,上海先后承担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政课先行试点、“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等任务,构建了大中小各学段纵向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新格局。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2023年,上海公布了53家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日前,全市首个“大飞机科创体验馆”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馆。康城学校、澧溪小学和东沟小学适时把握思政资源,带领学生到现场感受了一堂“大飞机”思政课。学生在航空科普体验平台亲手操控、深度体验“飞行乐趣”,零距离地感受国产大飞机背后的科技力量,沉浸式地体会几代航空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密码”以及“航空强国、‘四个长期’、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
三林东校充分挖掘浦东新区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校内外联动的新模式。组织学生赴新国际博览中心进行“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展”主题寻访研学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引导教育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竹园小学与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上海档案馆新馆签订共建协议,深入开展馆校合作共育,实地开展以“走进档案世界,感受时代征程”为主题的学科实践研学活动。使竹园学子感受新时代上海五大中心的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远意义,提升政治认同,为成为“三有新人”筑牢思想之基。
万科实验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为目标,创设“小眼看世界,未来大不同”思政实践课程。如学生在探访浦东新区美术馆的活动中,分组按“制订计划—探索实践—解决问题”的步骤,将美术项目化学习《小米罗的神秘符号》“搬”进了美术馆。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更在美的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构建“同心圆”
日前,徐家汇田林第三小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手工课,中国非遗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曹沐青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做非遗手工——棕榈草编。看到手中的棕榈叶不一会就变成各种活灵活现的作品,孩子们既新奇又高兴。
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堂场景,也发生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嘉定一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海华小学、云南边疆小学等校园里,还出现在南京西路社区、徐家汇社区的活动室中……这就是上海工艺美院发挥工艺美术专业特色,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打造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链条。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20年与浦东新区张江学区14所中小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以来,聚焦推进“中医药文化+思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成立了“杏马先锋”博士团,由349名来自中医、中药、针灸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博士组成,其中243人进社区,106人进中小学。他们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将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下沉,推出有示范性的大、中、小学分层分类课程体系以及特色校园活动,播撒健康中医药的种子。目前,博士团已经为张江镇10多所中小学、30多个村居提供义诊、健康咨询、功法教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等服务。
据悉,五年来,上海市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研讨、交流、展示、研究、创新和辐射机制,高校与中小学定期联合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已惠及师生6万余人。
记者 曹莹
来源:学生导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