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全年音乐剧演出6成在上海!亚洲演艺之都崛起靠什么?
2024-03-2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刘雪垠

“2023年,全国演出的9960场音乐剧中,有5888场在上海。音乐剧人均票房贡献连年攀升,2023年达到2224元,人均观演频次达到4.24场。”在3月26日举办的2024上海演艺发展论坛上,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通过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向大家证明了上海演艺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近年来,上海这座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化魅力的城市,在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上海的演艺产业如此迅猛地发展呢?由黄浦区委宣传部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魔方文娱集团联合呈现的上海演艺发展论坛揭晓了答案。

  赋能民营剧团,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  

在赋能民营剧团方面,上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在黄浦区委宣传部等多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多方正在形成有效机制,让民营院团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国有院团形成有效配合,互为补充。

在论坛现场启动的“共筑计划”由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票务平台共同发起,旨在为民营院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挥宣传推广、资源链接的诸多优势,对于入驻“冬瓜商店”的文艺演出和项目提供公益性的宣传与推广。魔方文娱作为市场端服务机构,旗下的票务系统彩艺云对新入驻的优质内容方免除首年标准版基础服务年费。

此外,论坛鼓励更多官方剧院、公共机构为民营院团提供公益性质的表演空间、排练时间,为优秀作品提供展示机会,更好地对接演出市场。据介绍,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目前已在原创孵化、排练时间上,为民营院团提供了相应的公益措施。

  提升创作演出能力,助力文旅新消费  

科技助力提升内容方面,上海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推动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业界在科技助力提升内容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演艺形式和内容,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观演体验。

魔方文娱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玮介绍,魔方文娱集团已打造出演出主办与商业化、票务销售、票务软件开发、艺人培养等现场娱乐的全产业链。2020年成立的全新票务平台——票星球已是目前国内三大综合一级票务平台之一。

徐玮表示,越来越多的演出主办方、场馆方都有票务直销的需求,但独立研发票务系统投入产出比低,魔方文娱开发的彩艺云或是此类市场痛点的解决方案。目前,彩艺云是国内唯一一个支持从几十人的新空间演出到几十万人大型活动的标准化票务SaaS产品,成都大运会就是彩艺云成功试水案例。通过“内容+科技”的双轮驱动,魔方文娱集团正努力让更多人走进现场,让更多人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培育演艺产业品牌主体、助力原创内容破圈  

在培育演艺品牌主体方面,上海注重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演艺品牌。通过深入挖掘上海本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审美需求,打造出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演艺作品和节目。

东方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磊介绍,诸如星期广播音乐会、星期戏曲广播会、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东方风云榜、最爱金曲榜等活动,都是上海广播人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成果。同时,最新上线的“冬瓜商店”已吸引大量注册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为他们提供了与现场演出互动的新平台。上海广播还计划为入驻“冬瓜商店”的现场演出提供公益宣传支持,让更多广播听众能够线上体验“Better Life”。

  优化演艺市场机制、把优质内容推向观众  

在优化演艺市场机制方面,上海不断完善演艺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推动其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结合。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上海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演艺产业营商环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陆莉萍分享了从《红楼梦》到《千里江山图》的剧院创作历程,并指出上海观众对优秀作品的热情和支持。未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继续秉持“为时代创作,为人民演出”的使命,打造更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创保留剧目。

此外,魅鲸文化创始人王作文也分享了他们以音乐剧《灯塔》中的“守塔人”为灵感,深入挖掘IP情感深度与价值,进而创作出另一部紧密相连且规模更大的音乐剧《翻国王棋》的经历。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还成为中国首部“出海”的原创音乐剧,展现了上海演艺产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刘雪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