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而观世界,上海这个春季艺术季推崇“小而精”
2024-03-2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随着城市入春,上海传统的春季艺术季也陆续拉开序幕。记者注意到,今年春季艺术季的展览大多是小而精,艺术家们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点,来表达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而这可能会成为今年上海艺术展览的一个趋势。

思南书局的展览一向都是以小见大的。昨天启幕的“光景”摄影艺术展,就是希望在不多的作品中呈现摄影艺术家们通过镜头捕捉到的时光流转的瞬间,以及光影交错中的一幕幕场景。参展艺术家陈安琪与张韵怡是两位青年女性摄影师。从街头巷尾的人们,到城市建筑的细节,再到自然风光的拍摄,每一幅作品都是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画面,记录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细节的感悟与表达。

这个展览极好地体现了女性摄影的特征,那份细腻,那份敏锐,那份柔情,在一幅幅作品中彰显无遗。现场特设两大拍照装置,首先观众可在复刻的胶片拍框中取景,与展览合影;然后还可以通过线上分享展览信息,获取现场打印属于自己的“光景”的照片。

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前天推出“春天三部曲”之后,上海艺仓美术馆又两展齐发。也是小而精的展览。由国际著名策展人芭芭拉·波拉克策展的“繁衍生息”展,是十余位中国艺术家的一个群展。这个展览从外部视角呈现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审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展览里,虽然主题一致,但作品的复制路径却并不一样。例如,刘月现场制作的装置作品《鸮》,采用各种现成品搭建场景。邬建安《水面之上》的两件作品则采用了相同的剪纸和刻纸工艺以及相同的彩墨。

另一个展览“罗宾·沃德:行于暗”是爱尔兰艺术家罗宾·沃德在中国的首展,通过这一个案,呈现出全球化时代移民艺术家对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等的个体感受,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多元素的综合视觉表达。艺仓美术馆的这两个展览,都是“由外观内”,很容易让观众在细微之处产生比较深入的思索。

同时,艺仓美术馆“码头计划”项目仍在位于美术馆北侧1.2公里黄浦江沿江的艺库1-2两个展厅继续进行。当期展览为李谅语策展的艺术家王鑫个展《蓄力》,将持续至4月2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