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达学生的毕设登上上海时装周院校专场,这位学生还曾为杨丽萍定制过服装
2024-04-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今天,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时尚学院2024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演在THE NEXT新势力上海时装周院校专场成功举办。38学生设计师带着70套服装设计和5套人体彩绘作品,将观众带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尚探索之旅。

本次展演围绕时尚与时空的对话,它由东方传承、针织时尚、艺科创新三个单元构成。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成为了探求消费品市场的路径,它承载了年轻创作者的乌托邦理想,将留存于“e外之外”。其中有名叫黄浩的学生,还曾和偶像杨丽萍合作,并为其设计过服装。

黄浩是上海杉达学院就读于艺术设计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升本大四学生,在校期间他曾自主开发设计民族风格为主的服饰,也为杨丽萍与多位艺人、自媒体达人做服装定制。

小时候,一次机缘巧合,黄浩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老师的纪录片,被她的舞姿与民族服饰深深的触动了。

谈及儿时的这段经历,黄浩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设计里面总是出现了非常多的民族元素, 并且也会经常身体力行的去做一些与传播民族文化相关的事情。给杨丽萍老师设计衣服也是我从小的心愿,当亲眼看到杨老师身穿我设计的衣服时,内心感慨万千。”

大学期间,黄浩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亲身体会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持续实地走访考察云南地区,跟进帮扶少数民族传承人,并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时尚交融碰撞进行转换。他利用寒暑假时间扎根云南边境支教。

今天的展演上,黄浩带来了设计主题为《苗》的作品,他从苗族文化元素入手深入研究,探索传统苗族文化艺术在现代针织服装中的表现方法。

黄浩介绍说,这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苗族的“蝴蝶妈妈”故事,巧妙地融合苗族传统文化和现代针织技术,力求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尚风格,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有机融为一体。

此次针织面料底组织选用黑色、灰色、银色纱线进行芝麻点提花与毛圈等组织,银丝纱线来表现苗族花丝与锡绣工艺,并进行钉珠肌理改造,用银泡等传统苗族银饰手工缝制而成。四平抽针组织形成立体折裥效果,用现代流行趋势表达手法解读传统图案。

无独有偶,该校大四学子陈思雨的毕设也和民族服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开始,我是从彩绘设计表达的方向去确定有助于图案设计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开展羌族纹样以及服饰方面的调研,再进行针对彩绘图案的设计、使用拼贴手法确定廓形的服装设计、保留羌族传统头饰特征的头饰设计还有面料改造的形式。”

陈思雨透露,设计期间出现过很多不顺利,但是通过搜索大量资料再加上有实训室老师以及指导老师的帮助,所幸都顺利解决了。“这次的毕业秀可以在上海时装周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设计作品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作为一名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服装设计知识的专升本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短短一年以来,我学到了很多充实的知识。”

杉达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四学生韩金介绍说,自己的毕业设计系列服装灵感源于超先锋概念设计师Sazen Lee李赛争的异形艺术世界。“在当今病毒和污染大肆蔓延的环境下,我希望通过异世概念,对未来世界人类为适应生存环境所做出的进化演变和最终归宿进行了一次假设性预判。比如我设计中提取昆虫中象征凝聚力的蜜蜂作为原型设计参考,结合可降解面料同有未来科技感的太空服面料及冲锋衣面料,加入解构手法进行融合,将蛮荒时期的原始感与未来的科技感元素相结合,以体现末日生存下科技与环境的不匹配。”

据悉,本次展演在静安800秀秀场拉开帷幕,主题为“e外之外”,意为时尚自上古时代便是生活的镜像,清静无为,自然流转。此次的展演作品既传承了东方智慧的深厚底蕴,又融合了时尚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思维,使得观众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得以体验别样的视觉盛宴。与走秀同期进行的还有配饰静态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