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对“特种兵式相亲”的冷思考
2024-04-03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一年相亲100次还未“上岸”,相亲已经卷到这种地步了吗?近日,“女生特种兵式相亲1年125次”被广泛讨论,对方平均每周相亲超过两次。还有河南的小伙春节回村被家人安排相亲,一天见32个对象,堪比面试现场。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很简单。但是当物质条件充裕后,要将自己兑换成可以在相亲天平上生效的筹码可不容易。加之受到性别平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人的婚姻观念愈发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姻中的情感交流和伴侣关系的质量,追求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共鸣。就像那个网络上很火的表情包——“还没找到合适的吗”成了年轻人的一道“紧箍咒”。

网上曝露的那些密集式相亲的经历更像是现代婚恋观多元与焦虑的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渴望通过婚姻找到依靠和安慰。然而,过度的焦虑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寻找伴侣时变得挑剔和苛刻,从而增加了找到合适伴侣的难度。

有机构曾经发布过《2022-2023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70后~00后“三观”洞察》,揭示“90后”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同时面临着“三十而立”的传统观念和“新型恋爱关系”的现代观念之间的碰撞。这样一个“不想长大”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面对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

在快节奏环境中,年轻群体的个人生活与自由时间被不断压缩。由于精力有限,他们难以拥有充足的闲暇时光和多元化的社交渠道,这导致了他们情感问题的凸显和婚恋焦虑的加剧。

于是,就有人寄希望于“量变”产生“质变”。这种仓促的决定很可能给未来的婚姻生活埋下隐患。婚姻绝非仅是迎合社会预期或家庭压力的产物,而应根植于双方的相互尊重与深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密集式的相亲,忽略了人格与情感深度。

与传统的被动等待或依赖父母安排相亲的方式相比,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但积极、主动,不等于浮躁、盲目,真诚依旧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必杀技。

从某种层面来说,早婚、晚婚或是不婚,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采用何种相亲方式,都应该注重相互了解和对感情的尊重,以建立健康、稳定的婚恋关系为目标。唯有通过深入的沟通与尊重,方能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人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