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如梦过,且在丛中笑
2024-04-07 生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徐易飞/图

或许,每个城市的春天没什么不同,穿梭于花海的游人们也没什么不一样。甚至,当立于亭亭如盖的花树下,天际线顷刻消失之际,每个赏花人在心中的漫步也是殊途同归的。伤春是必然的,这是一个文学的亘古母题,古人已费无尽笔墨,我们甚至不必自己下笔,只需即兴拿来吟咏一番。“未开常探花开未,又恐开时风雨至。”元代诗人刘因的七言律诗当属客观,引颈盼望春花来到,花开了又忧风雨袭扰,这之于春季多雨的上海怕是非常受用的。

上海的每一寸春光何尝不让人未及沉醉便忙欲挽留?玉兰、樱花、桃花、海棠、山茶……一树树高过头顶的繁花是最令人惊叹的,缓缓俯身,极好辨认的郁金香和一众叫不出名字的低矮花朵也在脚边争奇斗艳,要是蹲下来,还能细细打量见证过恐龙诞生和灭绝的蕨类植物,《诗经》里就有女子“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原来其中不少还能够装点春天的餐桌。我们究竟是怎么闯入了这样一幅大自然画作?

回首冬日街景,高低错落的树木齐刷刷徒留光秃秃的细枝,这该是默默酝酿了多大的生命力呀?春天的呼唤下,它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用繁茂的枝叶和绚丽的花朵装点了这座城市。

春天是揭开美好事物的过程,成就了一场具象化的幸福,大家只管赏心悦目。看花如此,看“魔都”亦是。不妨接着把刘因的这首《木兰花》念完吧,“花开风雨不相妨,说甚不来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计,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风欲劝座中人,一片落红当眼坠。”

我们深爱上海的春天,因为它近在眼前,也因为在这个时刻,总有活力在萌动,总有希望在眼前。花开花落是常事,风雨变幻也是常事,但是我们心中的活力和希望大可不如常、不平常。不禁遥想美学家朱光潜于近百年前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的叮嘱,“慢慢走,欣赏啊!”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徐易飞/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