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走进上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继去年甲骨文展之后,“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入驻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这一聚焦金文的中国古代语言文字专题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
本次展出五件珍贵青铜器复制品,造型生动、线条畅达,包括簠、钟、勺、爵、剑,其铭文体现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不同时期的金文特色;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展示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金文特征与代表性器物。展板与实物两部分相互辉映、互为补充,生动演绎了金文艺术魅力,别开生面。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介绍,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字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谐性。本次展览形式多样,既有展品展示,也有丰富多彩的工作坊,是增进上海、安阳两地间文化交流的有效举措,助力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汉字故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现场观众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品和陈设,深刻感受了古老汉字的亘古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来自俄罗斯、摩洛哥、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多国的留学生参与了现场活动。一场金文工作坊活动更是拉近了同学们与文字之间的距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通过青铜器型全形拓印体验、传统射礼体验——投壶、金文展主题丝网印制作、馆藏青铜器拼拼乐、青铜花纹章集章、砖雕青铜纹饰彩绘体验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感受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深邃,古人的风雅与智慧,让金文的魅力在指尖流转。
开幕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双庆则在博物馆多功能厅带来了一场题为《铜铸文明 礼耀中华》的精彩专题讲座。讲座从初识青铜、藏礼于器、文以载道、狞厉之美四个方面介绍关于青铜器的基础知识,使听众对青铜器及金文有了全景式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文明的独特性,感悟金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乃至中华文明史上无可替代的突出地位。
除了在校内展出,这一语言文字的传播活动还走进了中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还协同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金文进中小学”社教活动,致力于将金文文化辐射到更大范围。在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青铜变王者》主题讲座与丝网套印体验活动吸引了两校400余名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反响热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